要闻
分享到 0

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发展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较大冲击,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发展,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全面把握国情,科学判断我省旅游发展形势

全面看待我省旅游发展,就要整体把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准确抓住旅游业升级的方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内生增长性。2019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高达89%,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达57.8%。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潜力巨大的国内需求,为我国经济恢复和旅游业复苏提供了强大后盾。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围绕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详细举措,为我国的产业复苏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消费升级指明了方向。

安徽是人口和旅游大省,旅游内需空间广阔,旅游业发展韧性强劲。面对疫情的冲击,我省应努力发挥市场与产业优势,促进旅游业消费扩容提质。第一,大力巩固国内旅游市场,力争在短期内恢复旅游市场活力。以省内客源市场和长三角客源市场为重心,加强皖南、皖中、皖北跨地区旅游产品营销,并以周末游、精品游等为营销重点吸引长三角旅游市场。第二,培育和建设一批高质量旅游企业品牌。地方政府对一些产业基础优良的旅游企业要提供优惠政策“量身定制”,对一些具备一定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比的旅行社、饭店企业等,应给予适当的财税金融扶持。第三,加快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进行全产业链统筹谋划。目前,我省的旅游企业多奉行“门票经济”“旅游+地产”等较为传统的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较弱。应鼓励旅游企业与第一、第二产业进行联动发展,如种植业、葡萄酒业等,刺激资本参与文旅产业的积极性,强化旅游消费的广度和深度。

辩证看待区域关系,积极推动跨省旅游空间联系

辩证看待我省旅游发展,就要清晰把握我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独特优势,推动旅游空间战略布局升级。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省内八城市进入长三角核心区。我省旅游行业要明确安徽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保持和扩大安徽的生态资源优势,密切与长三角邻近城市的联系,为旅游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辩证看待区域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以“资源”换“资本”的旅游发展总体路径,实现旅游资源的“空间资本化”。以我省优良的生态绿色资源为核心,吸引长三角沿海地区优质的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从短期来看,可以凭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跨流域、跨省域生态利用与合作的制度性联系。从长期来看,旅游作为一种新兴发展要素和新兴发展动能,能够搭建一条以人流为基础的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通道。而这一通道具有鲜明的市场性特征,能够为我省旅游业应对防范各种突发性风险提供广阔的回旋余地。为此,一要进一步明确我省旅游城市的总体空间布局,整合皖南示范区、合肥经济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等四大旅游目的地区内旅游交通网络,强化核心旅游城市的空间集散功能。二要进一步加强各核心旅游城市同长三角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可参照黄山市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发展路径,战略性、针对性地建立跨省旅游经济联系纽带。

长远部署全域旅游,努力提升我省旅游竞争力

长远看待我省旅游发展,就要立足省内旅游资源,坚定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途径。2019年6月,安徽省政府公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重点实施“精品打造、项目建设、四级联建、两翼协同”等四大工程的具体方案,明确了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我省应因地制宜地开发高质量旅游资源,重点加大乡村地区的政策保障与投资力度。第一,以世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知名IP为核心抓手,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开发一批精品线路。第二,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打通全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鼓励投资周期长、回报慢、资金需求量大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实现旅游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第三,增强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形成我省县、镇、村、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吸收社会剩余资本投入旅游业生产。支持农村空闲住房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等项目。第四,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夯实我省旅游长期发展的“软实力”。增加我省旅游企业的见习培训基地,形成旅游从业人员常态化的服务培训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塑造安徽旅游的整体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664>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