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去年安徽小龙虾产量位居全国第二

近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2019年,安徽省小龙虾产量达34.9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前30名的县(市)区中,安徽省占据4席,其中长丰县位居第19位。

虽然江淮大地有着丰富的小龙虾养殖资源,拥有合肥龙虾、全椒龙虾等2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小龙虾产业面临的竞争也与日俱增。如何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安徽龙虾竞争力更强?连日来,记者联系采访了相关部门、龙虾养殖户,从政策扶持、稻渔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探访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安徽小龙虾产量稳居全国第二

《报告》显示,2019年,湖北省小龙虾产量92.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安徽省小龙虾产量34.98万吨,比2018年增长60.8%,是我国小龙虾养殖5个主产省份中增幅最大的。安徽省小龙虾产量也就此超越湖南省,重新回到全国第二的位置。安徽省小龙虾的养殖面积也位居全国第二,面积达397万亩。

2019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前30名的县(市)区中,湖北省16个、湖南省7个、安徽省4个、江苏省3个,安徽省上榜的4个县分别是霍邱县、宿松县、长丰县、全椒县,其中长丰县位居第19位。

从规模化加工看,小龙虾规模化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五省。安徽省规模化加工厂有14个,加工量3.5万吨,全国排名第五。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市城区品牌龙虾餐饮店160余家,年消费龙虾达8500吨。全市现有各类龙虾大排档1500余家,全市龙虾产业销售额超过亿元。

安徽小龙虾近六成销往长三角

安徽省小龙虾产量达34.98万吨,主要销往哪些地方呢?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推进调度会上传来的数据显示,安徽省小龙虾有近60%销往长三角地区,占长三角市场份额的25%左右。

6月30日,在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来自各地的经销商纷至沓来抢货。这里每天上市的小龙虾产量超过3万斤,其中超过70%的小龙虾销往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

小龙虾养殖国家级示范区掌舵人吴保林告诉记者,今年5月以来,放马滩小龙虾的价格稳中上涨,“端午前后,4至6钱的虾批价在16元每斤,7至9钱的虾批价在27元每斤,超过历史同期最高价格。”

在肥西县高店乡团塘村,虾稻养殖能手沈克好告诉记者,在市场拓展领域,主要放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客户也多数集中于此。

养殖“硬核”技术不可或缺

稻虾种养目前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是我国小龙虾的主要养殖方式。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方面,如何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硬核技术不可或缺。

在肥西县高店乡团塘村,沈克好的稻虾种养不仅没受到疫情影响,反而逆市飘红。与普通大米生长环境不一样,虾稻米“生活”的水稻田非常规整,每块田四周都挖有宽约3米的蓄水沟。

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周围的水域主要供小龙虾生长。虾稻共生,已成为安徽养殖龙虾衍生出来的新模式,沈克好正是这种模式的践行者之一。

沈克好为2000多亩的虾稻田专门聘请了技术员来看护,好的种植条件搭配好的种植技术,再加上纯天然的种植环境自然就生产出了优质的大米和龙虾。“普通大米批发售价每斤2元左右,而虾稻米售价在4元左右。优质虾稻米市场价高达6元,依然被一抢而空。”沈克好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合肥市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72.1万亩,产业从业人员超6万人。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安徽不断丰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内涵”,总结出了多种配套技术模式,无论是适合田块小、水源少的“三流乡模式”,还是高标准改造的繁养分离“精养虾模式”,都能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支撑。

小龙虾产业转型还需品牌塑造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主产省份小龙虾养殖户效益盈亏分化较大。随着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多,竞争更加激烈。

纵观国内公认的两大“龙虾之都”,江苏盱眙和湖北潜江,都在养殖、流通、加工、节庆旅游等全产业链上领先全国。安徽如何打响品牌,推动龙虾产业的转型升级?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安徽省将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稻渔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稻渔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稻渔产业发展。

“打造一批小龙虾加工领军企业,推进稻渔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探索开展小龙虾价格保险,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区域性市场建设,发展冷链物流,让安徽龙虾走得更远,竞争力更强。”据悉,今年安徽将继续推进小龙虾苗种基地建设,建设10个规模500亩以上、良种繁育2000万尾以上的小龙虾良种生产基地。

此外,安徽省还将培育一批稻渔区域品牌、领军企业品牌、领军人才品牌、节庆文化品牌,打响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知名度,推动以小龙虾为主题的餐饮节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