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分享到 0

让“夜经济”释放更大活力

夕阳向晚,华灯初上,藏在夜晚里的精彩拉开序幕。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行人如织、芜湖市马仁奇峰风景区玻璃栈道灯光变幻、明光市瑶海国际夜市烟火缭绕……今年以来,安徽省各地大力发展“夜经济”,对冲疫情影响,释放消费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夜经济”拉动消费市场复苏

日落西山,绯红的晚霞仍挂在天边。 8月12日傍晚,在合肥万科广场的一家烧烤串吧里,店长黄小庆忙前忙后,招呼客人进店入座。“一般到凌晨2点才闭店,现在正是上客的时候。”黄小庆说,入夏以来,生意渐入佳境,“店里20张桌子,平时能翻1次台,周末及节假日能翻2次台。现在晚上凉快,经常快凌晨1点了,还有客人来呢!”

室外夜色渐沉,室内明亮凉爽。“场内人数5630人,客流峰值6286人”,位于万科广场中庭的智慧平台大屏上,实时数据不断更新。中庭处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儿童沙池,六七位家长在陪孩子玩耍;四楼的餐饮区,饕客们大快朵颐;各类服装店里,不时有人驻足。吃饭、娱乐、购物……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这里成了附近居民享受夜生活的好去处。“我就住在马路对面,白天要上班没时间,晚上经常过来,陪孩子玩一会,或者和朋友聚聚餐。”陪孩子在沙池里玩耍的市民王女士说。

“商场从早上10点经营到晚上10点,傍晚六七点钟是客流高峰期,整体来说夜晚生意比白天更好。”万科广场市场部有关负责人汤圆说,受疫情影响,商场直到3月份才恢复营业,从一开始的冷清,但现在恢复如常,“夜经济”发挥重要作用。“6月以来,每周五、六、日的晚上,我们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市集活动,比如上周举办的啤酒龙虾主题市集,邀请了知名啤酒商及本土的龙虾品牌摆摊,反响强烈。周末的总客流量能达到4.5万人次/天。”

挖掘夜游市场,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复苏。霓虹闪烁,坐上梦幻小火车,穿越七彩隧道……以瓜牛公园为载体,近期,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为游客打造一场灯光秀,“北极光”“梦幻火车”“七彩隧道”等主题灯光美轮美奂,游客或在丛林河流间享受光影交织,或体验打卡拍照的休闲乐趣。 8月12日,瓜牛公园有关负责人说,随着酷暑来临,为了将因天热而减少的白天游客拉回来,7月6日以来,庐阳区三十岗乡举办了首届“夜游文化旅游节”,策划游园灯展,把部分夜晚可玩的项目用灯饰装扮起来,“效果还不错,夜间游客逐渐增多。活动持续举办至8月底,截至目前,已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前来体验。”

在走访中注意到,以“夜经济”为抓手,疫后消费复苏回暖,不少大型商场和街头小店的生意,都在夏季明显改善。美团大数据显示,入夏以来,合肥地区入驻美团平台的商户中,52%的餐饮商户营业到22点以后,22%的商户营业到凌晨以后。合肥市夜间(18点至次日6点)外卖订单品类前5位依次为快餐小吃、西餐、烧烤、奶茶果汁和地方菜。夜间订单量占全天的35%左右。

供给升级让夜色更“诱人”

夜晚有什么?不断发展的“夜经济”为今夏的夜晚增添了许多新亮点。

8月1日,芜湖市马仁奇峰风景区的夜游项目正式开启,与白场不同,夜晚的玻璃栈道等景观在不断变幻的灯光下,配合动感音乐,更显现代化、年轻化。在山上,游客们可以体验到绝壁天梯玻璃栈道、飞龙玻璃桥和森林高空玻璃漂流三个项目,构成“森林高空夜场秀”,山下举办泼水节活动,让游客在凉爽的夏夜里释放一天的压力。如今,芜湖除了方特游乐园有夜场活动,马仁奇峰风景区、大浦乡村世界等地都在今年推出了夜游项目。芜湖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说,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芜湖以芜湖方特旅游区、新华联鸠兹古镇、大白鲸海洋公园等特色景点为支撑,系统开发芜湖市夜游资源,打造夜间文旅消费品牌。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今年1月,合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展夜间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文化演艺等活动,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增强夜间消费活力。经过2年至3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品质夜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局面。

主街繁华时尚、后街市井逍遥……“今年街区成功将天街打造为‘网红’小吃街,效果不错。鼓楼巷引入了瑞幸咖啡等时尚餐饮品牌,将着力打造成休闲轻餐街区。”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周俊说,街区着力优化供给,促进街区业态升级,目前对主街区一楼临街的22处区属资产逐步实施业态调整,目前已洽谈20余家品牌,主要发展老字号、特色“网红”店、首店旗舰店等。

“除了升级业态、打造夜间市集,我们还通过一些便民和让利的举措,鼓励大家在夜晚走出来。”合肥市庐阳区商务局副局长张慧说,6月中旬以来,庐阳区启动了“夜庐阳”活动,聚焦夜购、夜食、夜逛、夜秀四大板块,通过发放餐饮券、出行券,鼓励夜间消费。“7月22日起,我们联合滴滴出行发放了2000万元出行消费券,只要出行的目的地在庐阳辖区内均可使用,晚上时段折扣力度更大。截至8月7日,已有近10万市民领取并使用出行消费券,区域出行活跃度提升超30%,活动效果显著。”张慧说,对发展夜间经济的市场主体也有激励措施,“被评为夜间经济示范点的市场主体将获得5万元、10万元不等的‘真金白银’奖励。”

多方监管护航“夜经济”

安徽省夜间经济的构成中,流动夜市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然而,与依托旅游景观、商场及街区兴起的消费聚点不同,流动夜市面临着经营主体流动性大、场地协调难度大等监管难题。

8月11日晚,位于明光市盛唐步行街的流动夜市人群熙攘。“一开始朋友告诉我可以申请摊位,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后来去‘抓阄’,没想到真让我抽中一个!”正在向顾客介绍衣服料子的摊主周影说起当天抽签的情景,仍然激动地一拍手。周影说,自己摆摊卖衣服已有9年时间,此前没有固定摊位,起早摸黑才能找个角落卖衣服,“开店卖衣服的话,要考虑房租压力,现在摆摊虽然利润空间较低,但跑量大,更划算。”说话间,她卖掉了一条裤子、两件上衣。

“疫情过后,明光新增三处夜市点,盛唐广场是第一批开放的场所。”明光市城管执法局夜市管理队队长殷云介绍,为了规范管理流动夜市,早在5月8日,夜市通过网络报名、现场抽签决定入场摆摊人员。“共免费开放131个摊位,6个贫困户专设摊位,符合市场经营条件的个人都接受报名。”据了解,抽签获得摆摊权限的个人需签订协议,遵守实名经营、卫生经营、定点经营、定时经营等管理制度,同时,市场提供秩序维护、免收租金、政策咨询等服务,安排专人驻点管理。

走在盛唐步行街夜市中,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然而摊位上大多摆放着儿童玩具、衣物鞋帽等,没有食品摊点。殷云解释说,避免夜市同质化,同时便于有针对性地管理,该夜市禁止烧烤、水果等吃食入驻。“吃的都集中在相隔一条街的瑶海国际夜市。”

“这地面前几天才清洗消毒过,干净呢!”在明光市瑶海国际夜市,赵术和母亲两人经营着一个小摊点,卖花甲、臭豆腐等。他说,不久前,这里刚刚休市整顿过,重新划行归市、划定消防通道、全面清洗消毒,并对所有摊位尺寸进行登记,“下午4点出摊,夜里1点结束,环境变好了,对我们生意也有帮助,现在一天至少能卖四五十份花甲。”

繁荣“夜经济”,监管不能“打烊”。卫生清扫不及时、消费投诉处理滞后、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消费体验,妨碍“夜经济”健康发展。有关专家建议,“夜经济”监管不能照搬白天监管模式,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各地夜市实际,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同时,需要城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合力,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监管到位了,“夜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