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安徽步伐”

荷花深处,一块省界牌,一面写着安徽,另一面写着江苏,殊为有趣。原来千亩荷花塘,沿江苏与安徽两省界河,各延展500亩。这美景所在地就是位于安徽来安与江苏六合交界处的池杉湖湿地公园。这里既有“池杉生水上,白鸟舞翩翩”的美景,又毗邻南京、合肥等城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建成之后迅速成为长三角的一处网红旅游地。越来越多的长三角游客到此短途休闲度假。

池杉湖湿地公园的发展机遇,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襟江带淮、承东接西的安徽山水,成为长三角后花园,但共享的绝不仅是绿色生态,不仅是交通互联互通。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之后,来到气势如虹的江淮大地,感受按下一体化发展“快进键”的安徽“步伐”。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角”,作为全国新兴的工业和科技大省,安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项目化带动一体化的产业合作,是安徽共舞长三角的触角与核心之一。

“在南京生活,在来安上班。”安徽滁州市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里,浦创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勇的“双城”生活已持续了3年。不远处,滁宁轻轨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建成后,南京和滁洲之间的距离缩短至15分钟,为滁州深度融入长三角提供“硬核”保障。“企业2009年就从南京搬到了汊河,2019年年产值达到1.5亿元。80%员工来自安徽,20%来自南京。”当然,张勇也有一点烦恼:企业今年新进了两台机器人,招聘相关编程人员并不容易。“这里生活配套还是比不上南京,软件工程师比较难吸引。”

烦恼是客观的,一体化发展还在进程之中。但是潜力巨大,张勇还在谋划建设一个中车产业园,落户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号称“金陵锁钥”的滁州市,紧挨着江苏南京的江北新区,成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两大城市圈间的“金扁担”。今年4月,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市来安县共同启动了《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策略研究》编制工作。两地联合成立“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推进小组,注册资金10亿元的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也已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创新成为这个合作区的“关键词”,涉及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动、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等创新内容。比如,在利益分配上,在本省政府内部考核时,南京江北新区、来安两地均可将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计入。关于财税分成,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来安县政府、示范区按照比例分成。

在滁州街头,“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实现大跨越”的广告牌格外醒目。在中新苏滁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经验,在中新苏滁高新区开花结果。滁州市委宣传部部长于晓波介绍,苏州工业园接轨滁州是“两情相悦”。苏州工业园的产业资源有外溢需求,而一些正是滁州所缺少、亟须的优质资源,苏滁牵手,让两个城市优势叠加,合作共赢。奋发作为的滁州,持续获得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今年上半年滁州市GDP增幅安徽省第一、总量全省第三。

当把镜头拉开,放眼全省,从“观察员”到“合伙人”,安徽正在成为长三角重要一角。上半年沪苏浙来皖投资资金增长12.1%,占全省比重超50%。

在合肥的安徽创新馆,一辆时尚前卫的蔚来新能源EC6轿跑车吸引了众多观众。如今,蔚来汽车将全球总部设在上海,而把中国总部设在了合肥。安徽创新馆馆长陈林认为,蔚来汽车主要是看上了合肥的三个优点:出色的制造加工能力,安徽有全国最大的6轴机器人生产线,可以建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有完备的工业设计能力的支撑,合肥工业大学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科学的统筹规划,能够给企业一个跃升的“撑杆跳”。

蔚来的选择背后,是皖之所长的实力展现。皖之所长在何处?在于可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焦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安徽人力资源丰富,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一批“安徽首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安徽还有强大的科技转化能力。合肥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投产;蚌埠玻璃研究院成功研发世界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陶铝新材料诞生在上海,产业化在安徽,辐射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工业等产业升级,不仅替代进口高端材料,解决“能用”的问题,而且更好用……

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制造特色鲜明,创新活跃强劲的安徽,一旦对接沪江浙庞大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一旦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凝聚更强大的发展合力,必将激发出轰鸣作响的巨大生产力,成为长三角发展新的发动机。在融入长三角的金光大道上,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安徽走得大步流星,铿锵有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