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韵动安徽9月15日讯 白露已过,天气转凉,乡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咩、咩、咩...”,一声声清脆的羊叫声响彻整个山谷。
走进鑫昌羊业基地,园内绿植郁郁葱葱,标准化的养羊车间一排排矗立,羊舍内干净整洁,全自动的饮水、喂食系统让羊吃上了“自助餐”。
“羊场占地200亩,常年存栏近2000只羊,每天在羊圈边上转一转,我就挺开心,因为它们是我的希望。”看着这群欢快的“宝贝疙瘩”,陈长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情系乡土
陈长旺出生在黄铺镇陈桥村一个普通农家,由于家境贫寒,父母为生计奔波忙碌,时常需要有人放羊,年仅10岁的他便承担了“羊倌”的工作,在土坡上他“威风凛凛”地指挥着10多只羊,成为了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小打小闹般养羊,也无力改变家中贫困现状。”又当“羊倌”又当农民的陈长旺在19岁时,与村里年轻人一同成为“北漂族”,放过录像、开过五金店、干过汽车装潢,在随后的十几年的“北漂”中,凭借勤奋努力和敏锐的商机,年收入达几十万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了村民口中“走出农村的成功人士”。
就在旁人羡慕不已的时候,2012年,陈长旺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舍业回乡,在大山里当起了“羊倌”。
“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是因为故土情结。”陈长旺告诉说,在外发展看似光鲜亮丽,但背后的心酸少有人知,“家乡处处绿水青山,我内心有一个梦想,就是利用这片好山、好水、好生态、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家人虽多次阻碍,但依旧没有阻挡陈长旺返乡步伐。2013年,陈长旺认准湖羊养殖,投资上百万元,成立鑫昌羊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羊舍,购买1000多只湖羊,成为本地湖羊繁殖高品羊饲养的领头企业。
埋头苦干
“至今,我都忘不了130多只小羊羔因喂养不当悉数病亡的情景,它们就躺在地上,身上还温热,但都断了气。”三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怔怔地蹲在羊圈里,肩上还背着一捆新鲜的草。几年的积蓄,一下都赔光了。
“原本以为,养羊跟儿时那般容易,谁知挫折不断。”自认为做好万全准备的陈长旺3年亏损了60多万元,品种选择、羊舍建设、卫生防疫等问题层出不穷,一度让他怀疑是否选错了行业。
“放弃的话,对于我来说,损失金钱,但对于村民们来说,损失的可是一个好项目。”在那特别困难时期,陈长旺咬牙坚持,弄清原因后,凭着不服输的性格和韧劲,他四处拜访学技术,自学钻研各种羊病症的医治方法,渐渐成为养羊圈的行家里手。
养殖是个“经验活”,陈长旺再也不敢大意。那段时间,“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就睡在旁边的库房里。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自2015年成立家庭农场和联盟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家集湖羊繁殖、高品羊生态饲养的规模化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基地+实体+农户”的产业新格局,实现年产值900多万元,年纯收入突破百万元。
今年60多岁的陈润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被雇为长期务工人员,主要是养羊、放羊、喂饲料、拌草,一个月工资2000块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活质量。
“许多贫困户还没有脱贫,是因为他们不懂养殖技术,要为他们开出‘造血’良方,传授科学养殖知识。”陈长旺说。他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方式,长期聘用镇内低保贫困户4人、智力障碍3人、残疾1人,人年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帮养带养,搭建帮扶平台,提供种羊400头、牧草自育基地500亩,签订成品羊回收合同,免费提供技术,一对一跟踪指导,带动周边80余人发了“羊”财。
现在,陈长旺从独行“羊倌”变成了致富“领头羊”,带领着更多村民一起奔小康。
农旅融合新发展
“农村要富还要美。我们不能为了挣钱,把环境搞得一团糟。”陈长旺说。
他流转了几十亩田地,带头种植甘蔗、玉米等农作物;羊粪作为周边花卉苗木的有机肥;设定养殖规模上限,控制在2000只以内。“达到一定规模后,养殖交给农户,我来搞第三产业,提高它的附加值。”
正值潜山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之际,陈长旺找到了转型方向。黄铺位于潜山“乡村旅游示范带”上,旅游资源丰富,田园风光迤逦。“依托这些市场主体,激活美丽乡村资源。”在陈长旺看来,农旅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农业休闲观光游消费需求旺盛,二是脱贫攻坚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他希望搭上农旅融合快车,把黄铺乡村游链条再延伸一环——“品鑫昌羊肉”。
如今,陈长旺已经从养羊转向了品牌打造。他所创的“小羊东”品牌名气大、价值高,契合当下消费者绿色生态的饮食需求,在市面上不愁销路。
“除了品牌,羊好卖的秘密还在这里。”在养羊基地,陈长旺推开自己的饲料房房门,一股酸奶味扑鼻而来。“这些都是我用益生菌发酵过的豆粕,其营养吸收率比生豆粕高出80%。我养的羊喂的都是花生秧、秸秆等纯天然饲料,所以我家的湖羊瘦肉更多、口味更好、营养更佳。”
此外,他还通过开设直营饭店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羊肉附加值,也给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我今年投入100多万元,利用“村集体+企业”模式,在黄铺镇建起第一家乡村旅游观光民宿“木梓轩”,主攻亲子游、体验游等,8月底已经开门迎客,解决20余人就业,实现企业、村集体、百姓共增收。”
从“羊倌”到创业“领头羊”,陈长旺用辛勤的汗水记录了自己的创业路,“农业休闲观光游消费需求旺盛,我们将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延伸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客人吃到正宗、绿色的土菜和生态羊肉,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特色饭。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这就是陈长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