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质子和重离子放疗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一直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十三五”以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将聚变大科学工程项目中的相关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积极研制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超导质子癌症治疗系统——SC200超导质子治疗系统,近日,该系统全周旋转机架和锥形束CT图像引导系统已研制成功。“整机研制成功后,将填补国内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的技术空白,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有关负责人说。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着力推动创新链紧扣产业链,让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增长,4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85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随着众多前沿成果的加速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助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7月9日,安徽科大国盾量子技术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源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一个新兴的量子产业集群正在安徽形成。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不断有新型科技产品从合肥市高新区走出。目前,合肥市高新区已培育出量子科技企业5家,关联企业20余家,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600多人,在国内名列前茅。

唯创新,不止步。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该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年多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在量子信息领域,实现了刷新世界纪录的18个量子比特纠缠;在能源领域,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在健康领域,首次实现让动物“肉眼可见红外线”的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技术;在环境领域,成功研制搭载在高分5号卫星上的大气环境观测三大核心载荷。 2018年成功举办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2019年成功举办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会,江淮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正式上线,152项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签约,签约项目8成以上成功落地。全省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07家、新型研发机构45家。

9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荣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近年来,凯盛科技聚焦高端5.0中性硼硅玻璃包装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攻关,成功生产中国首片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是国内唯一采用国际先进“全氧燃烧”熔化技术和丹纳法成型工艺实现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量产的企业。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74812件,增长1.87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增长2.7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增长1.37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