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录里,安徽省石台县位列其中,这是被誉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美丽地方,在继“中国硒都”“天然氧吧”之后,又添了一顶“桂冠”。
近年来,石台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本地自然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兴产业,以产业保增收,以增收护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整治乡村美
深秋时节,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的“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秋浦河源头,在石台县仙寓镇源头村,徜徉在乡间石板路上,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田间地头耕种,不时有成行的白鹭掠过田野上空,穿村而过的溪水中成群的鱼儿在嬉戏。村头河边文化广场旁的老银杏树下,老人在下棋唠嗑,孩子在玩耍游戏。一幅“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76岁的老人李益坤指着他家附近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回忆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点点滴滴。以前,他家房子的拐角处没这样的池塘,这里是一处垃圾堆,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在屋角堆积如山,夏天杂草丛生、蚊蝇乱飞,散发出刺鼻的气味,门窗关着都挡不住,路过的行人都憋着气跑着逃离。如今,垃圾堆清理掉了,这里变成了一口景观塘。村文化广场和河边休憩廊亭也是新建的,过去那里是一片荒滩。
李大爷高兴地说:“我活这么大,没想到这几年时间我们村变化这么大!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国家的好政策。”2014年,李益坤被村民推选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专门负责监督美丽乡村建设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和财务管理等事宜。他告诉记者:“村里从解决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起,清理垃圾、硬化道路、筑牢河坝、建文化健身广场、亮化美化村庄等,村民自己监督把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源头村穿行,可以看到白墙黑瓦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房前屋后花草点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明指示牌随处可见,更为醒目的是墙上的村规民约和“好人榜”。该村定期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好媳妇”“源头村好人”等善行义举评选活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村党支部书记吴绍丙说:“自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启动,到2017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00多万元,重点围绕‘四清、四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摒弃生活陋习,让乡风更文明。如今,源头村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亮丽,吸引很多城市游客来这里旅游度假。今后,我们将立足生态‘活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生态康养山村。”
旅游红火农家乐
和源头村毗邻的仙寓镇大山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作为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当地因势利导,将养生、休闲、旅居作为该村主导产业,农家乐、民宿发展迅猛。如今,该村一半以上村民端上了旅游“金饭碗”。
走进大山村,只见民宿前、小溪边、大树下,聚集着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几位村民在溪边吹拉弹唱,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村主任王自建说:“大山村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现在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比往年的游客量还是有所增加。”
随着游客的不断涌入,大山村旅游业红红火火,带动了村里农家乐空前兴隆。全村305户民房均已改造,其中110户从事民宿与餐饮一体的“农家乐”,“农家乐”接待床位达2400个。嗅着农家饭菜的香味,沿着菜畦小径,记者来到一家名叫“珍硒山庄”的农家乐,老板王光热正在前店后厨忙得不亦乐乎。
2017年,王光热从务工的城市回到大山村,创办一家农家乐饭店。他东拼西凑投入200万元,在家乡新建1100平方米4层楼房,凭借多年在外地从事餐饮业的经验和人脉资源,依托家乡青山绿水和富硒等生态资源,办起了可同时容纳40名游客吃住的“珍硒山庄”。现在,生意越来越红火,前来就餐和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自南通的退休老人陆先生说:“我肺部曾动过手术,自这家农家乐开业起,每年都来这里度假调养2次,住上个把月时间。这里生态环境好,空气好,水质也好,土壤富含硒,对养生很有好处。”
南京景女士已是第五次来大山村旅游,她说:“这次是和朋友结伴来玩的,很喜欢这里的环境,不但可以游山玩水,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购买一些富硒农产品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王光热说:“乡村旅游红火,农家乐生意兴隆。农家乐加上农产品销售,每年收入可达80万元,比原来打工收入高多了,还能照顾家。”
“过去,这里因地处偏僻、交通通讯落后,村民大都外出务工。如今,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富硒农产品,拓展养生产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富了当地群众。村民看到良好生态带来了丰厚回报,保护绿水青山的意识更强了。”王自建高兴地说。
特色产业富村民
经过一个个“之”字山路盘旋而上,记者看到崇山峻岭中层林尽染、万山红遍,重峦叠嶂中田野五彩缤纷。来到平均海拔800米的七都镇七井山上的八棚村,记者看到山下沟沟壑壑里是一片片白色的蔬菜大棚,村民正在采摘红彤彤的高山辣椒。
因病致贫的朱致水夫妇在家门口一块辣椒大棚里摘取已经热卖三个多月的辣椒。他说:“今年是辣椒行情特别好的一年,8亩辣椒净赚了7万多元,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塑料大棚建设由政府补助一半的资金,大大促进了他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去年他就如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他捧着一把红辣椒说:“凭着这小辣椒,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八棚村党支部副书记沈国华介绍,早在上世纪末,这里就开始种植高山蔬菜,高山辣椒就是其中一种。随着连年的耕种,土质酸化,病虫害泛滥,村民种植积极性急剧降低,纷纷外出务工,高山辣椒产业遇到了发展瓶颈。2014年,当地农业部门引用避雨栽培技术,在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
七都镇政务中心七井分中心主任、八棚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储中庆说:“2019年,石台县在七井山区的八棚、伍村、七井三个村发展钢化大棚200亩,每亩财政补助5000元,村民自筹5000元,村民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如今,八棚村拥有钢架大棚600余亩,仅蔬菜单项收入就有800余万元。‘避雨栽培’的高山辣椒源源不断销往合肥、芜湖等周边市场。”同时,高山地区还发展茶叶、山茱萸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发展这些产业,当地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