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铭刻奋斗的艰辛,时代印证铿锵的脚步。
2014年孟夏时节,合肥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欧班列发车,这是安徽首个国际铁路货运专列;2017年初冬之际,合肥国际陆港应运而生,成为合肥驰骋“钢铁丝路”的“最强大脑”;11月12日,即将发运的合肥-杜伊斯堡班列,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再攀新高峰,2020年突破500列。
此趟班列合肥国际陆港与中铁欧洲分公司全面合作,全程委托中铁为境内外承运人。共计发运44个40尺集装箱,货物为安徽制造的白色家电和防疫物资,货重超280吨,将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出发,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运输距离11191公里。这趟班列的成功开行,是合肥中欧班列服务本土制造业发展、驰援欧洲抗击疫情、畅通陆路进出口通道的有力行动。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站在合肥中欧班列发运全年第500列暨合肥国际陆港成立三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回首过往,是初心如磐、栉风沐雨;着眼当下,是深耕品质、做优服务;展望明天,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创新不止
平台发力持续谋篇布局
2018年1月6日,承担着做大做强中欧班列的光荣使命,合肥国际陆港成立一个月后,以一趟发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打响正式运营的第一炮。车轮滚滚、汽笛嘹亮,作为中欧班列的运营平台,合肥国际陆港持之以恒创新研究,持续发力谋篇布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局,转眼走过三载春秋岁月。
顶层设计,打造“开放名片”。为提升合肥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的协调运作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合肥国际陆港精准识变、锚定航向,科学应变、靶向发力,主动求变、精准施策,坚持“以运带贸,运贸一体”的经营策略,实施“4211”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创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家临时铁路开放口岸四个国字号品牌,推动建设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两大中心,谋划打造一个临港产业集群,实现海关进驻办公,以大格局、大视野为班列发展谋定全局。
把舵定向,谋划行业生态。为最大限度提升合肥中欧班列发展质量,实现一体化、大格局、多模块业务发展,合肥国际陆港积极谋划多元业态、构建全生态产业链。利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周边约445亩土地,加快推进建设合肥国际陆港项目。打造中欧班列展示、运营一站式服务、海关一站式服务、国际贸易商品交易展示等“四个窗口”,最终实现海关+口岸+国际贸易+国家枢纽“四位一体”发展。围绕货运代理、国际贸易、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板块,加强产业链延伸,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平台布局的背后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一盘大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国际陆港将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合肥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12个中欧班列内陆货源地节点城市和23个主要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中欧国际班列核心区域之一。开行6年来,合肥中欧班列总发运量突破1300列,进出口贸易额超过396亿元人民币。
开拓不止
线路扩展构建流通体系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双节点城市,合肥联动东西、沟通南北,是长三角经济增长极西向辐射的必经之地,肩负着牵引经济活力、激发贸易动力、畅通物流运力的桥头堡作用,合肥中欧班列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着力解决一个“慢”字,努力消除一个“堵”字,努力写好一个“通”字,投入到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中。
织线成网,畅通物流通道。现阶段丝路经济建设日益精耕细作,全国中欧班列竞争逐渐如火如荼,线路布局、网络覆盖在班列运行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肥国际陆港积跬步以致千里,持续在线路覆盖上下功夫,在场站扩展上做文章。今年前三季度,共新增11条线路,运营线路增长55%,其中去程方向线路9条,直达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沃尔西诺、谢利亚季诺、东方场站、克列斯特,荷兰蒂尔堡,乌克兰基辅,法国杜尔日等地;回程方向2条,联通俄罗斯秋娜亚尔,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合肥中欧班列运行至今,相继开通31条线路,覆盖10个国家,直达34个国际节点城市,其中赫尔辛基、杜尔塞多夫、诺伊斯等线路是全国首开。
释放运能,联动五大口岸。加强口岸联动是班列应运尽运、高效稳定的关键一招。今年夏天,受中欧班列货源激增、国外段运力不足、出境通关程序等影响,全国中欧班列经历了口岸拥堵、时效降低、货物积压的困境。为充分释放运能,全力保障货物发运安全稳定,合肥国际陆港加紧研究、攻坚克难,力争在提速增效上做实、在口岸合作上做深。9月30日开行的经满洲里口岸、绥芬河口岸出境的两趟班列,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实现绥芬河、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全国铁路东中西五大过境口岸全面贯通,促进了安徽外向型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撑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周道如砥,民康物阜。当前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为更好建设安徽内陆开放新高地,持之以恒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合肥中欧班列将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不断走好保运输、保畅通、保贸易的每一步。
服务不止
全程跟踪保障应运尽运
今年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国际海运、空运班期调整,订舱困难,国际物流运输遭遇“肠梗阻”,很多生产制造业难以维持常态化对外贸易。合肥国际陆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总体思路,守好“责任田”,站好“服务岗”。
优化服务,开行定制班列。组织市场服务团队主动对接省内重点园区、企业,创新“坐商变行商”营销模式,面对面、精细化研究省内大型出口企业需求,科学定制班列,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实现配送“站到站”向“门到门”转变,切实保障皖货皖运、应运尽运。今年以来,已先后开行“康宁号”“江淮号”“奇瑞号”“美的号”“美菱号”等130余列多个去向、不同品类的定制专列,产品包括冰箱、冷柜、轿车、液晶显示屏、光伏逆变器等,越来越多的安徽本土制造货物从“拼车”转为“专车”,为特殊时期的全省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更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市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已累计服务安徽省内企业600余家,实现了全省16个地市全覆盖。今年以来,安徽本土产品占比提升20%以上达52%,长三角区域货物占比达85%以上。
提升格局,开展区域合作。为深入投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往来,合肥国际陆港提高站位、提升格局,主动出击寻求共赢式发展契机。一是串联海路,构建立体型多式联运交通走廊。联手宁波港、上海港开行铁海联运班列,打破了单一运输方式的局限。截至目前,累计发运92284标箱,运输商品57.98万吨,货值12.44亿美元,为晶澳、京东方、海尔、佳通等企业提供服务保障。二是拓展拼箱,服务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小批量货运需求。“拼箱”式国际物流贸易渠道解决散货出口难题,为皖、苏、浙多地中小企业雪中送炭。三是勤于探索,向周边平台公司伸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橄榄枝”。积极学习浙江义乌、江苏苏州等中欧班列平台公司的长处,主动邀请结成联盟,互利共赢、共同为长三角陆路进出口通道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随着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合肥中欧班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既要为一域争光,也要为全局添彩,集中精力担当好畅通国际运输“大动脉”的先锋军,担当好地区经济大发展的铺路石。
担当不止
“生命通道”助力共抗疫情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经济,越是紧要关头,越要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合肥中欧班列作为最早恢复常态化运营的班列之一,积极发挥铁路货运特有的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勇担当的初心、锤炼能担当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运行好每一班列车,为国际防疫物资运输提供坚实保障。
共克时艰,促进防疫合作。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疫情肆虐、席卷全球之时,独善其身是天方夜谭,唯有加深国际合作,勠力同心、守望相助,才是赢得防疫之战的关键。合肥国际陆港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列车往来开行间联通起一条“生命通道”,一方面,X光机、过滤织物、生物塑料原材料等应急防疫物资通过合肥中欧班列运送回国,另一方面,扩大防疫物资出口,多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送去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目前,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运防疫物资近70批次,货重1800余吨,为全球抗疫贡献安徽力量。
共谋发展,推动贸易往来。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物资运输途径,是推动各国经济建设的“助燃剂”。合肥中欧班列在危机中创造先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疫情期间坚持常态化运行,开辟了一条国际贸易合作的“绿色通道”,回程“带货”比重越来越大,回程班列同比增长90%,首开中亚回程班列,实现“双向双线”运输模式,对降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促进贸易和服务跨境流动、重振经贸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之下的合肥中欧班列敢作为、能担当,开行量同比增长46%以上,货值、货重、满载率、回程比率等关键性高质量发展指标位列全国前列,展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和发展韧性,开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发展曲线。
鹏北海、凤朝阳、前路茫茫,正是慷慨搏击的好时光。三年,开启合肥国际陆港扬帆远航的新征程;500列,谱写合肥中欧班列接续前行的新篇章。光辉荣耀既往事,不待扬鞭自奋蹄。未来,合肥中欧班列将继续驰骋向前,不断开出贸易之列、经济之列、开放之列、希望之列,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个循环”发展新格局中著就灿烂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