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分享到 0

铜陵:艺术赋能,犁桥村美起来

浮在水上的微型美术馆、绘在田野的巨幅稻田画、建在池塘边的空中图书馆……不久前的国庆假期,一座别有韵味的艺术小镇吸引着许多省内外游客。

铜陵市西联镇犁桥村,这个早些年还是沧桑古朴的小村,如今在陈江水的眼前变得亮丽起来。

6年前,在外打工多年的陈江水回来了,带着满满的信心和憧憬回到久违的故乡,留下创业还是继续漂泊?陈江水选择了前者。

近年来,犁桥村依托“梦里水乡,古韵犁桥”水镇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陈江水惊喜地看到,家乡正经历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风貌美到风尚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嬗变,走出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寂寥冷落的清代遗珠

犁桥村位于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中部,辖7个自然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80人,是典型的江南圩区水乡。

犁桥古名“犁耙桥”,因村口一座古桥而得名。清朝在这里设立犁耙桥镇,派驻了盐酒税监,犁桥成了“跨大河居两镇间往来要冲”的交通要道。多年来,当地村民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养殖甲鱼、龟、鳝、虾等鱼类,种植莲藕、红菱、茭白、芡实、蒲笋等水生植物,信守着“靠水吃水”的生存方式。

1969年出生的陈江水因为同年的那场“大洪水”而得名,那时候的犁桥早已不再是交通要道,村庄破败而落后,村民只能循着田间小道出行。谈及那个时候的犁桥,陈江水一声叹息。

为了改变窘迫的境况,年轻的陈江水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前往江苏一带打工挣钱。外面的世界令他大开眼界,道路宽阔而平整,绿化整齐而规范。“那是我在家乡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有了这番见识,陈江水坚持在外奔波,转眼就是十多年。

梦里水乡展开新画卷

在外打工十余载,并没有想象中一帆风顺,工作的不稳定加上对故乡的眷念,让陈江水萌生起回家的想法。此时的家乡已不再是陈江水记忆中的模样:2013年,犁桥村纳入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一幅“梦里水乡、古韵犁桥”的美丽画卷正铺展开来。

犁桥深入实施村庄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等工程,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该村做好水文章,率先对村庄内99亩明塘进行清淤清障、驳岸护砌,同时借助沟塘清淤等涉农项目的实施,对全村境内所有的河、塘、坝、沟、渠等650亩水域进行全面治理,让村域内的水清起来、活起来、秀起来。

怡人的美景让“快进慢游”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生活方式。借助“双招双引”平台,村里成功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移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落,打造成犁桥水镇。

2015年,回乡的陈江水在政府扶持资金的帮助下,最终利用自家房屋开设了犁桥村第一家农家乐。从最初的3个包厢,到后来扩大规模、承包明塘供食客垂钓休闲,陈江水的农家乐越做越大,收入从过去一年四五万元到如今营业收入20余万元。陈江水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他的农家乐毛收入4万余元。

艺术激发乡村新活力

“犁桥之动人,既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乎历史积淀、徽韵流长中散发的烟火气息。”犁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国林说,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两届“田原艺术季”,以活化乡村为目的,让犁桥真正被赋予艺术气息,艺术家们在尊重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色,创作了特色民宿“星空泡泡屋”、湖心迷你美术馆、荷塘图书馆等艺术项目。

“田原艺术季”以借助当地资源禀赋为落脚点,不是一场改扩建工程,而是一场巧妙设计、以小博大的兴业之旅。

穿行在犁桥村,随处可见艺术家们依托田间地头、村庄道路、房屋墙面等,设计制作造型各异的雕塑、小品、彩绘文化墙等。这些艺术作品穿插在乡野和民房之间,浪漫且不突兀;依托宽广水域、闲置民房、公共服务设施等,设计改造的造型别致的美术馆、图书馆、咖啡馆等,点缀在水面和稻田之中,自成风景且耐人寻味。

胡国林介绍,“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为犁桥吸引来大批市民及外地游客,有效带动了旅游、民宿、文化休闲等新业态的发展。

2019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收入800余万元,犁桥也收获了“安徽省优秀旅游乡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百强村”“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