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杆舞”爱好者切磋舞技。胡娅莉 摄
“钱杆舞”爱好者讨论创新表演。胡娅莉 摄
近日,在明光市柳巷镇淮上银杏古道旁,当地“钱杆舞”表演队在创排节目。胡娅莉 摄
一根竹竿在民间艺人的手中上下翻飞、姿态万千,竿子内嵌的铜钱发出悦耳的金属声,民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让现场观众享受到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这是近日在明光市柳巷镇银杏古道附近的一幕。
艺人手中的竹竿因每节串有三四枚铜钱,被称之为“钱杆”,由此应运而生的“钱杆舞”在安徽江苏沿淮一代流传。近年来,有“钱杆运动之乡”称号的柳巷将这一民间艺术结合现代舞蹈元素,打造老少皆宜的“钱杆保健操”,并在当地校园普及推广。
举办品牌赛事、表演推陈出新,在满足群众审美和健身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钱杆舞”道具、服装制作等产业发展。柳巷正围绕“钱杆”作文章,逐渐形成文旅体融合发展大格局。
求新求变韵味足
身着舞蹈服、手持麦克风,朱晓飞和王芹在一片银杏树下为游客们献上一曲民歌。嗓音甜美、曲调婉转,两人身后的一群舞者挥动钱杆,在闪转腾挪之间,展现出优美的身姿。一时间,歌声、舞者合二为一,营造出浓厚的地方文化韵味。
“我们现场表演的是为‘钱杆舞’量身定制的民歌选段。”朱晓飞是明光柳巷钱杆舞第四代传人,她坦言,“钱杆舞”在日益融合创新中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表演形式。
打“钱杆子”是淮河流域广大群众庆丰收时的民间舞蹈。舞者手持钱杆,边唱边舞,同时绕体打击身体各个部位,既有舞蹈美感,又有健体功能。柳巷位于淮河岸边,与我省五河、江苏泗洪相邻,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带来了南北不同的文化交融,“钱杆舞”在当地逐渐沉淀下来。与其他民俗情况相似,“钱杆舞”也遇到过形式单一、作品匮乏的问题。
“我们在外交流时发现,‘钱杆舞’缺乏原创作品,在配乐、曲调等方面不能完全展现出舞蹈本身的文化特色。我们就想对‘钱杆舞’加以改进,创编新作品。”朱晓飞说,现在的观众对民间艺术原生态展示需求越来越高,创新成为“钱杆舞”接续发展的关键。
王芹是五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朱晓飞和她一合计,从传统民歌中汲取优美曲调,为“钱杆舞”定制民歌曲目。朱晓飞先后创作了《醉了钱杆乡》《钱杆新梦》《情满钱杆乡》等“钱杆舞”曲目,通过对唱、合唱,并配合曲调重新创排打法、舞步,整体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在江苏一带盛行的打‘莲湘’和‘钱杆舞’相似,‘莲湘’的舞蹈表现更加优美,‘钱杆舞’更注重韵律。我们曾受邀参加江苏金湖举办的非遗展演,现场表演的作品受到了好评。”朱晓飞说。通过表现形式和内容创新,柳巷“钱杆舞”在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上表演,并先后获得安徽省广场舞大赛滁州赛区二等奖,滁州、明光乡镇文化站调演一、二等奖。
目前,朱晓飞成立了一支“钱杆舞”专业表演团队,团队成员大都来自柳巷各个乡村。这些成员就像一颗颗“种子”,将舞蹈的最新编排形式、动作要领带给身边村民,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如今,当地8个乡村都有“钱杆舞”代表队,人数达上千人。
操舞进校提素质
“注意动作要领,轻打脚后跟。”近日,在柳巷小学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操练起钱杆。两支竹制钱杆在手,随着动作的起伏,红色的流苏“飞舞”起来,煞是好看。
“我们将‘钱杆健身操’引入大课间活动中,同时开展网上教学。孩子们从1至6年级都可以接触到这套健身操。”柳巷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钱杆健身操”是以民间舞蹈为基础的一次创新,创新的背后是“钱杆舞”技艺传承人的不懈努力。
“健身操使用小型双钱杆,有单打、双打、对打和不同的队形变化。同时结合健身项目与中医理论,通过双手握钱杆敲打人体穴位,牵动全身运动。整套健身操运动量适中,简单易学,一节下来40分钟,非常适合学生课间体育锻炼。”柳巷钱杆操协会一位会员说道。
2012年,柳巷镇成立了由钱杆爱好者组成的钱杆操协会,主要研究探讨钱杆操运动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开展钱杆操运动推陈出新和推广普及相关工作。协会创研了5套“钱杆健身操”,既有利于钱杆进校园,又扩大了群众参与基础。明光市已有2万余人参与此项运动。
目前,“钱杆保健操”进校园在明光市中小学形成梯队发展态势,各校都有钱杆操队伍。自2016年起,该市连续举办了三届青少年钱杆操大赛,起到了很好的校园推广作用。
在柳巷小学,已形成了规范化的“2-2-2”课程编排体制,即1、2年级用2年时间培养兴趣;3、4年级用2年时间学习钱杆基本技术技能;5、6年级经常通过打比赛等多种综合活动使基本技术得以巩固、提升。该校还编撰了钱杆校本教材,为“钱杆健身操”打造成校园体育项目提供教学指导。
“‘钱杆健身操’有速度、力量上的要求,它可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是一项积极健康的运动。”明光市教体局苏义国说。目前,钱杆体育活动已经下沉到明光当地幼儿园,通过幼儿触摸和游戏的方式,从幼时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钱杆”为媒优产业
郭义胜是柳巷镇柳巷村居民,让他没想到的是,一根钱杆给他带来了致富门路。
老郭是个热心肠,只要是亲戚朋友用坏的钱杆,他都会想办法修。2011年后,随着当地喜爱钱杆健身运动的群众日益增加,钱杆比较畅销。而本地由于没有企业生产钱杆,大都需要去外地购买。看到商机的郭义胜,决定自己生产、销售钱杆。
钱杆主要材料有山竹、铜钱、铆钉、彩胶带、流苏等五样。记者在郭义胜的加工厂里看到,每根山竹截成1.1米,再用机械把竹子调直后打孔,然后上铜钱用铆钉固定,最后在每根竹子外部裹上彩色胶带及流苏,一根精美的钱杆就制作完成了。
“起初是纯手工制作,每天只能生产十几支钱杆,每支售价18元,一天销售额二三百元。”郭义胜说,随着电商的兴起,2014年他开始通过网络销售钱杆,原来的生产方式己不能满足销售。此后,他调整生产模式,购买机器加工生产钱杆,每天生产钱杆100多支,年销售额达50余万元。
如今,包括郭义胜在内,柳巷已有3家工厂专门生产钱杆以及配套服装、道具,网上订单延伸到江苏等外地省份。
一根小钱杆撬动了大产业。以钱杆为切入点,柳巷正打算让“钱杆进景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
淮河边、银杏树,一弯曲径通幽,在落英缤纷的背景下选景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今年上半年,柳巷充分利用上世纪50年代栽种的117棵银杏树,打造出一道淮上银杏古道风景。古道铺设的砖块均系村庄老旧房屋拆除下来的青砖,同时在沿途摆设了农家用具,增添古朴韵味。要让银杏古道“活”起来,关键在引流。在古道新开辟的一处休闲区域,身着当地民俗服装的钱杆舞蹈队,定时进行歌伴舞展示。在阵阵优美的曲调中,舞动的钱杆增添了景区的人气。
除了银杏古道等自然景观,柳巷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拦河大坝浮山堰遗址,以及当地的豆制品特产,这些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都需要串联起来。
“现在村里准备建设民宿、农家乐等配套设施,以钱杆为媒,把游客留下来。”现任柳巷镇浮山村委会主任的朱晓飞高兴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