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召开的合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了解到,全市338所中小学已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惠及39.3万名中小学生。
据悉,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府系统办理议案3件、建议243件,现已全部办复。其中,关于切实推进合肥市小学生课后照护服务工作的议案,就是3件议案之一。
自2017年起,合肥市在城区小学分步推进“课后三点半”服务公益性试点。截至目前,全市338所中小学已开展课后服务,39.3万名中小学生享受服务成果。试点工作坚持公益性,着力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提供机器人、围棋、书画、篮球、跆拳道、国学等多种课程。“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为保障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基本利益,同时满足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全市中小学实行“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一方面,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由本校教职工参与的“普惠托管”,主要提供安全看护等基本服务,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手工操作、体育艺术等活动。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校,为学生提供艺术、体育、科普活动等“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性需求。“普惠+个性”的模式,让课后服务主体由学校的单一主体变为多样化模式,既增加了课后服务资源的多元性,也提升了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质量。
成本如何分担?据了解,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参加。“普惠托管”所需经费由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实际参与学生数,按照不低于150元/学期·生标准给予保障。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按照服务的内容、时间等可给予适当补助。第三方机构进校提供“个性化课程”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承担,由每生按不超过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需使用耗材的,应明确耗材具体标准,由家长自行购买或在学校的监督下委托开课机构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为健全管理机制,厘清各方职责,合肥市已制定出台《合肥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主体,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力做好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实施前,由学校、第三方机构、家长共同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列明服务内容、费用、在校安全等事项,明确各方权责关系。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校方责任险保障范围,确保留校学生安全。进校提供“个性化课程”的第三方机构、入校服务的教师、课程均需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确保机构有资质、教师有资格、课程有标准。
据悉,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对“关于切实推进合肥市小学生课后照护服务工作的议案”办理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