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凤阳武店镇:小小种养业大成效,托起脱贫致富梦

严冬时节,寒气袭人。安徽省凤阳县武店镇沙涧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之德家牛圈里,却是热气腾腾,热闹非凡,老徐正在往牛槽里给“宝贝们”添加“营养美味”,老徐把它们视为自己的“宝贝”,5头黄牛被他养的膘肥体壮,毛色发亮。

现年49岁的徐之德,家中有5口人。其中3个人都有残疾,家里几乎没有健康劳力。未脱贫之前,一家人挤在几间铁皮房子里,家中一贫如洗,生活举步维艰。2014年,徐之德户被识别为贫困户之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小额信用贷款贷到5万元并购买了2条黄牛,开始发展庭院养牛。同时,徐之德自己耕种了近30亩土地,发展种养业。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老徐家日子慢慢好转,不仅住上了敞亮的平房,手里面也开始有了积蓄,老徐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和徐之德自身的不断努力下,老徐在2019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现在买一头牛需要13000元左右,政府每头还给补贴3000元。今年我又买了3条牛,现在一共加起来有5头牛,估计能卖八九万块钱,加上自己种了近30亩地,一年收入能达十万元以上,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真心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里有我今天这样的好生活啊。”老徐感慨道。

同住沙涧村的刘如银,通过发展种养业,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刘如银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是一个“哑巴”,但人哑心不哑。“老刘人比较聪明、勤劳、心地善良、做事实诚。虽然家里穷,但是照顾身患多重疾病而又残疾的妻子却始终如一,无微不至。”沙涧村扶贫专干说道。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刘如银看到其他贫困户搞养殖,种特产干的热火朝天,自己有些“眼红”。于是,刘如银找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进行“理论”,通过一番比划,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终于明白了老刘的意图和要求:他要发展种养业。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精心谋划,结合刘如银的实际情况,刘如银顺利承包了村里的15亩的鱼塘、种了油菜和芝麻、搞起了4亩的稻虾连作、还养过鸡和牛。同时,刘如银参加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部及路上的保洁工作,真可谓村里的“劳模”。如今,刘如银家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并早已顺利实现脱贫。老两口虽然一个不能说话,一个残疾又多病,但是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很知足,生活的也很开心。

近年来,武店镇党委、政府在引导贫困群众根据村情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方面,逐渐形成了以特色种养业为主导,光伏、村企联建、资产收益等为辅的产业模式。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获“补贴”、村企联建企业赚“工资”、土地流转收“租金”、资金入股享“分红”,公益性岗位挣“工钱”,多渠道实现增产增收,提高自己的家庭年收入,奋力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奔向小康社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