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刚是安徽省凤阳县经开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左手和右腿落下残疾,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由于家庭贫困,刘国刚很晚才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几年前,刘国刚的妻子去世了,留下爷俩相依为命。
人穷志不穷,刘国刚作为父亲一直是这个家强大的支柱。刘国刚因残致贫,虽然享受了低保、残疾人补贴,女儿刘星雨享受孤儿救助等多项救助政策共1000多元,但刘国刚并没有因此“等、靠、要”。据了解,刘国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他将幼小的孩子交给嫂子照看,在当地一家保温瓶厂打零工,这份工作每月能给他带来千余元的收入。谁曾想,工厂突然倒闭,刘国刚失业了。后来,在帮扶干部和社区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刘国刚开始养鸡。从未养过鸡的刘国刚犯了愁,村干部吴海昌原是村里的养鸡大户,知道刘国刚不会养鸡后,主动上门教刘国刚养鸡。刘国刚第一年养的200只鸡病死率极低,小鸡苗很快长成了大公鸡,帮扶干部还为其办理了特色种养殖补贴,不仅有卖鸡的收入,还有政策的支持,降低了贫困户的养殖风险和成本。刘国刚别提有多开心了,他说:“政府帮助我们,我们自己要更加努力才是。”
教育是这个家困境中的最大希望。刘星雨是刘国刚的女儿,扶贫的这几年,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雨也从幼儿园上到了小学。但为了给女儿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刘国刚自己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将未来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的身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帮扶人的申请,政府为小雨提供了教育扶贫补助资金,保障了孩子的教育,减轻了家庭负担。通过凤阳的微心愿活动,社会众多爱心人士也纷纷慷慨解囊,其中凤阳县实验小学的秦老师在网上认购了小雨的心愿,亲自为小雨送去了书包、铅笔等学习文具。
有一次下大雨,帮扶人接到刘国刚的电话,他说:“由于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学校让孩子在家用网络上课。虽然政府给我们装了网,但我们不会用啊,现在小雨9点要上网课,我们也操作不好。”帮扶人挂了电话就冒雨往村里赶,最终孩子顺利的赶上了老师的网课。刘国刚感激万分,只听帮扶人说:“教育可是头等大事,千万不能耽误!”
刘国刚一直想靠自己的勤劳来创造财富,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帮助,慢慢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社区干部和帮扶人共同帮助他向人社所申报了在社区内巡逻的公益岗位,每月补贴800元。这样一来他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很多。他现在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逢人就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哪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啊。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有机会可以自主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