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党员家庭示范——“庐州街坊”首创合肥“互助养老”新模式

3月17日下午3点,在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市委大院小区,5对试点家庭领到了“党员结对互助对接卡”,标志着“庐州街坊”邻里互助之家正式起航。在探索互助式养老的道路上,位于合肥老城区的逍遥津街道率先试水,对我省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显得意义非凡。

党群连心,独居老人多位“贴心人”

83岁的王奶奶家住庐阳区市委大院小区12栋404室,两个儿子平时都不在身边,老伴已过世多年,独居的王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不便。同一栋楼的另一单元,67岁的龚仁详是一位退休的老党员,也是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市委大院五星寺党支部书记,身体健朗还很热心。

这是两个不同的家庭,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彼此不过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然而,两位老人结了“对子”。龚仁详负责帮扶王奶奶的日常生活,除了问候关心,他还要对王奶奶的安全负起“监护责任”。

每天要给王奶奶打个电话问安,早晨把牛奶送到4楼,出门买菜不忘给老人捎带……自从“结对”后,龚仁详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而在王奶奶看来,年迈的她,如今身边终于多了一位“贴心人”:急事可以找,难事可以帮,烦心事更可以唠。

打动心坎,5对老人自愿结对帮扶

3月17日下午3点,在县桥社区养老中心会议室内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仪式,现场包括王奶奶和龚仁详在内的5对家庭欣喜地领到“结对互助对接卡”,由此,这5对家庭正式展开互助帮扶,他们也成了“庐州街坊”提供服务的首批家庭。

82岁的吴爷爷家里情况和王奶奶类似,子女和老伴都不在身边,年迈的他行动已经受限,生活中迫切需要一个“身边人”来照顾自己,这次吴爷爷就有幸和社区自治员温红梅结“对子”。温红梅有空便到吴爷爷家问候,陪老人聊聊天,帮其做做家务,遇到麻烦的事她也可以帮忙办。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孩子们各自成家也都不在身边,生活上遇到一些磕磕绊绊的事也指望不上他们,我们这些老年人身边最缺的就是一个能遇事帮忙的人。”吴爷爷说,社区提议帮他结“对子”,一下子打动了他的心坎,“这下好了,以后遇到急事我们就有了帮手,再也不孤单了。”

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党委书记赵诗美介绍,“庐州街坊”的结对家庭采用同楼栋的党员之家帮扶孤寡老人的模式,帮扶老人的内容包括:生活帮助类、精神慰藉类、健康需求类。社区希望通过这样的服务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寡老人的养老压力。

“庐州街坊”,打造嵌入式养老“升级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两会中提到,国家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

逍遥津街道位于合肥市老城区,户籍人口13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近2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已达到15.3%,可以看出老龄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探索转型升级养老服务模式?这便是摆在面前的话题。

事实上,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些年逍遥津街道一直在探索。逍遥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继黄说,早在2011年,逍遥津街道全省首创“社区+机构+居家”的“嵌入式”养老模式,努力打造“一碗汤”的距离,让老人在家门口颐养天年;2015年,首次将智能床垫、智能看护机器人、智能门禁等引入养老服务;2018年,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10多家驻肥高校相关社团在社区探索养老服务项目;2020年,获得“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称号;如今,又率先推出“庐州街坊”邻里互助的养老模式。

据逍遥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燕介绍,“庐州街坊”邻里互助之家“互助养老”模式,是街道学党史、开新局,为民办实事举措之一,是转型升级养老服务模式的新尝试。这一模式,通过“党员示范+家庭互助式养老”,以党员家庭和孤寡老年人家庭为核心,以“庐州街坊”—社区自治员为纽带,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掘同一楼栋党员之家和孤寡老人家庭两两结对帮扶、自我管理,在“庐州街坊”引导下协商解决相关事务。同时,通过党员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

北京有“西城大妈”,在合肥同样有“庐州街坊”,两者都是对基层自治的一种探索和创新。通过“庐州街坊”,打造“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嵌入式”养老不断升级。下一步,街道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壮大“庐州街坊”队伍,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争取互助全覆盖,让“庐州街坊”邻里互助之家成为合肥养老的一面旗帜,走进所有老年人的心中。(漆武、汪毓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