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运动场 锻炼好地方
3月31日晚,合肥市政务区一个露天共享足球场上,“嘭嘭”的传球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明亮的吊灯下,绿色草皮分外醒目;两块五人制球场上,4个队正在激烈交锋。王也和队友们每周都要踢几场球,这个球场成为他们的首选。“来踢球的都是好友,知根知底、配合默契,比‘踢野球’有意思!”王也说。
与找一处平地,用随身物品搭建“球门”,和一群陌生人分队“踢野球”相比,共享足球场优势明显:球场大部分铺设人工草皮,安装了球门,标识清晰,并配有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等,场地条件很好;前来运动的人员大多相识,运动时的过激动作较少,即使发生磕碰也容易化解;球场多为笼式结构,能够区分观众席和比赛场地,降低了运动时“误伤”观众的可能性。
据了解,目前共享足球场主要采用计时收费方式,2小时一场,均价从200元至400元不等。“我们从下午2点开放至晚上10点,平时订场集中在下班后,周末和节假日顾客较多,经常要提前几天预订才有场次。”合肥市一位共享足球场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说。
健身达人陈洋最近爱上了共享健身房。这里全天开放,随时可以锻炼,器材设施比较全面。每次健身前,只需在手机上预约时段并缴费,用户就可以凭验证短信来馆锻炼。“这里不会有人建议你上私教课、体验课,氛围非常好,适合安心锻炼。”陈洋说。
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市现有共享运动场所已超200处,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多个运动项目。今年春节期间,合肥市开放了180余处公共体育场地,以满足市民节假日运动需求。
场地仍紧张 管理跟不上
公益性质的运动场地广泛共享,能为市民运动健身提供更多去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全国各类学校的体育场地共有66万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量的39%,其中,中小学拥有体育场地58.49万个,占所有学校体育场地总数的89%。各类学校的运动场地对外开放,成为缓解城市缺乏运动场地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近期据相关人士走访合肥市几所中小学了解到,不少学校运动场仅限校内人员使用,仅有少数学校允许市民在节假日进校运动。
出于防疫及校园日常安全需要,目前合肥市不少中小学实行封闭管理,运动场馆暂不对外开放。此前,一些学校对是否开放运动场地也犹豫不决。“疫情发生前,我们开放过运动场地,但发生过校外人员破坏环境、与师生争场地等问题,不利于校园管理。”合肥市一所小学保卫科工作人员坦言。
“社会球场因为免费,所以很难预订,还不如去收费的场地。”王也说。前不久,他和队友想体验一个免费球场,不料现场人满为患,只好打道回府。还有一处免费球场长期“铁将军把门”。管理员解释道,由于对市民热情缺乏预判,没有制定合理的预约机制,球场开放之初就经常发生“抢地”风波,为避免事态激化,管理员索性将场地一关了之。
近年来,广场舞大妈与年轻人争篮球场、球场变露天仓库等新闻不时爆出,折射了共享运动场的管理存在不足。“目前,社会球场、学校球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有限,管理也相对滞后。”有业内人士表示,应探索建立有效预约机制,加强日常维护,保证运动场地品质“在线”。
民营的共享运动场也有隐忧。今年初,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的一家共享足球场停运,让很多球友扑了个空。据知情人介绍,运营方没有场地产权,只有使用权。一旦产权方收回场地,球场即面临关闭。近年来,一些共享运动场因场地收回、改建、拆迁等而夭折。“无法预计场地何时会有变动,我们只能多留意适合做共享球场的场地,做到有备无患。”一名共享球场负责人说。
开放不止步 共享探新路
201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公办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
自2011年10月开始,合肥市部分中小学体育设施即对外开放,市民在街道、社区免费办理居民健身卡,即可在开放时间内入校运动。2013年起,合肥市还免费为进校锻炼市民购买公共安全责任险,并为开放运动场地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器材维修补助。据合肥市教育局统计,截至去年底,该市城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达88.6%。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合肥市一些中小学已开展“互联网+场馆开放”技术创新,建立体育场馆开放信息化综合平台,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共享、动态监控等功能一体化。“我们会考虑安排志愿者值守、加强保洁力度等,有效管护开放后的运动场地。也希望市民自觉遵守校园管理规定。”合肥市一中学负责人说道。
“我们建立了微信群,想组队打球的市民可以预约使用场地。场地设施出现损坏等情况,市民也及时在群里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合肥市一个公共篮球场负责人表示,建立预约机制后,场地使用和管理都比之前规范了很多。
针对运动场地保有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参与公共体育场地日常运营,既可以保证运动场地持续稳定发展,也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可以在成熟商业体、老旧厂房车间等地块中规划一些空间开辟共享运动场,并保证场地产权稳定。
“相关部门应从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对民营共享运动场予以倾斜,拓宽它们的发展空间。”黄山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王林表示,民营共享运动场属于体育产业中的新兴业态,有关方面应加强监督与引导,让其与公共运动场地一道,共同构建起全面、多层次的全民健身场馆体系。共享运动场应当创新运营思路,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知识讲座、运动路演等活动,在扩大自身影响力和业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普及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运动休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