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创新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

“用人工,则贫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赈,莫便於斯。”以工代赈凝结“中国智慧”,让受赈济者参加劳动获得劳务报酬,达到赈济目的。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为“十四五”时期各地开展以工代赈工作提供指导。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工代赈作为一项重要扶贫政策,不仅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乡村振兴扬帆启航,以工代赈工作需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乡村产业发展是落实以工代赈的重要抓手,目的是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工代赈应从单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至产业园区建设,以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立足农业、服务农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乡村资源、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找到“源头活水”,形成产业比较优势。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紧跟市场需求,围绕核心产业构建相关产业链,高效配置本地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企业“活”得好,就业“稳”得住。企业是以工代赈的用工主体。广袤的农村和特色产业为企业提供了庞大市场、丰富资源和发展机遇。不少企业家从乡村走出,与乡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也想积极反哺家乡。一方面,企业应拥抱新发展机遇,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将优质项目和管理经验带到农村,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走上致富之路。另一方面,企业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准确分析市场环境,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致富先育人,企业还应承担培训育人的责任,与相关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序推进以工代赈,离不开完善的配套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分工,抓好项目建设,营造以工代赈发展环境。健全以工代赈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对资金和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接受群众监督。强化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提高企业参与以工代赈积极性。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探索构建“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