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潮涌大江阔,奋楫勇争先。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按照“1+5+N”工作格局,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态环保、民生共享等领域持续发力,在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彰显“安徽作为”、贡献“安徽力量”。
深化产业协同,加强科技攻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要勇当全国科技和产业的开路先锋。
在产业协同领域,安徽省开展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共建长三角地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化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联合攻关,高水平建设G60科创走廊,牵头抓好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通航等产业联盟建设,协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协同建设“数字长三角”,加快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依托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交换各类数据1.61亿条,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和基站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超3万个。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牵头成立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推进建设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超算中心。
“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围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些要求。
一年来,三省一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安徽省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专项,聚焦重点产业,支持全省企业与沪苏浙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联合研发的精密光学缺陷检测系统在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复杂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安徽)科交会,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集中展示长三角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成果86项。促进科技成果在长三角区域转移转化,2020年三省一市技术市场相互间合同输出累计1.4万余项、合同金额超450亿元。统计显示,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2个,科学仪器35551台(套)。
打造平台通道,营造开放环境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开放发展的重要要求。一年来,安徽省构建重大开放平台、打造全面开放通道、营造良好开放环境,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构建重大开放平台接连发力。去年以来,全省实施安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共同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和智库联盟,签署皖浙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芜湖片区、蚌埠片区分别与浙江宁波片区、金华片区开展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议等重大展会,深度参与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建设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谋划设立安徽城市展示中心、微商总部园和海外高端人才招引基地。共同申报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安徽分中心。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科创板上市公司共12家。
推进一体化,交通须先行。安徽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开工建设合新高铁、宁滁和宁马城际铁路等,高铁运营总里程居全国首位,实现“市市通高铁”。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依托芜宣机场规划建设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推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先后开通阜阳—蚌埠—上海、芜湖—上海宜东及外高桥“点到点”等3条集装箱航线以及合肥至上海直达集装箱班轮。持续打通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宁国—安吉高速安徽段,加快推进水阳江、新汴河等省际航道整治和黄山—千岛湖、来安—六合等省际高速公路建设。
围绕营造开放环境,全省积极落实《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建协议》,配合上海口岸办修改完善合作共建技术方案。扎实推进“一网通办”,牵头绘制的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在2021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发布。
协同“大治理”,开展“大保护”,实施“大项目”
“要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就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协同“大治理”,开展“大保护”,实施“大项目”。安徽省与沪苏浙签署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持续开展秋冬季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强化长江、淮河和沱湖、洪泽湖流域等重点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实施固体危废联防联治实施方案,配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处置黑白名单机制。
在生态环境大保护方面,圆满完成新安江流域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100%。联合浙江省共同编制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方案,成功争取将试验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年度工作要点。牵头三省一市禁捕办签署《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推进相关立法,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同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
一批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安徽全面启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2021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集中开工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环巢湖生态与保护修复五期等重大项目。同时,深入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8”行动计划,273家主体开展省级基地示范创建,在上海设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中心。
推进合作事项落地,让更多百姓享一体化红利
“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围绕民生领域,全省积极推进一批合作事项落地,更多安徽百姓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制度红利。
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省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省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制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依托长三角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推进省内高校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牵头成立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与沪苏浙中小学名校共派60名优秀管理干部双向挂职锻炼。
医疗医保合作拓展: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积极推动省立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截至6月底,省内医疗机构与沪苏浙地区医院联合办院3个、设立分院6个、组建医联体280个。全面开通长三角职工医保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和7851家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两个全覆盖”。
文旅合作深入实施:全省举办了长三角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合作交流活动,签署《长三角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发布22条长三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会同浙江省共同编制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
“要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协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安徽省启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制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城市体检技术导则,试点开展六市两县两镇城市体检。组织编制全省首批337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库,总投资4300多亿元。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加快推进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签署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作协议,细化执法协作清单,推动16个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签订部门结对共建协议。
城市生命线包括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技赋能,形成了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化运作为抓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安徽正全面推广“合肥模式”,加快构建智慧化的城市安全“前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