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大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建设“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因地制宜,灵活利用土地资源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持续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盘活资源,百姓身边添体育设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近健身、社区健身已成为人们真实而迫切的需求。亳州市通过集智创新,多措并举建好建强社区体育设施,为群众营造了“居家可观举步可享”的社区优质健身环境。
“我天天来这里健身,打球、跑步都可以,环境好,运动方式多,下雨下雪天也不受影响,太方便啦!”日前,在市区天一阁社区文体中心一楼,市民王平安一边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一边对社区文体中心进行评价,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很喜欢这里。
社区文体中心建在社区中间,目的是为了给群众提供就近的健身场所。走进天一阁社区文体中心,一楼设立了健康检测区、有氧训练区、力量训练区、综合训练区与中医理疗区、营养膳食区,健身、健康监测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二楼为社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共享书店、舞蹈场地具备,艺术氛围浓厚;三楼为体育运动综合馆,打球、武术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这幢楼专门为群众健身而建,而且立于居民小区中间,让人们出了家门就可以到达。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像天一阁社区文体中心这样的场所已慢慢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原来,从2019年4月起,亳州市将健身设施深入社区,陆续建成并运营12个社区文体中心,目前共接待市民95万人次,单日单馆最高客流1200人次。每个中心服务周边社区半径1.5公里的约3万名社区居民,实现了城市居民“15分钟健身圈”。
在为群众提供健身场地的同时,亳州市还联合12个社区文体中心举行了“场馆之间”羽毛球联赛,由12个社区文体中心分别组建代表队,每周定期举行比赛,参与社区运动员370余名,为期7个月,比赛370余场,积极开展特色社区之间体育运动联赛,通过场馆之间赛事联动提高社区居民运动热情,打造社区体育运动“草根”明星。同时,社区文体中心还经常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免费国民体质监测进社区4次,社区健康知识讲座5场,体育培训进校园免费培训4000余名儿童。
运营至今,社区文体中心得到亳州市民一致好评,是全市室内运动健身、文化艺术生活人气最旺的场所,改善了社区文体中心周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客流量、会员量在逐步递增,场馆业态也在不断完善。市区社区文体中心建设创新运用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联动的PPP模式,采取市场逻辑方法,调动社会资本力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受益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维新路径,走出了亳州特色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道路。对于全省体育设施建设来说,该项目为全国首例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的体育类公共服务项目,为我省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打开了思路、拓展了方法。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将依托亳州市中医药产业优势,做好体育行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社区文体中心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合作,联手打造社区健康服务平台;优化现有场馆管理系统,从客户数据分析、资源能耗管控、精准服务宣传、远程交易预约等方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以组织开展不同体育项目的“场馆之间”社区联赛为纽带,做好场馆与社区联动,通过群众赛事打造社区体育明星,营造健康社区、多彩社区、活力社区。
“金角银边”,见缝插针加体育设施
在社区文体中心之花遍及城市各处的同时,亳州市还不断拓展体育设施建设阵地,努力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空闲地、街头巷尾闲置地以及小区内外边角地,根据属地居民需求,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不断满足市民公共健身需求。
“以前这里是臭水沟,后来水治好了,市里在这里建了健身步道、安装了健身器材,俺们就近就可以在这里锻炼,天天从早到晚,人不断。”“俺家就在河对岸,每天天一亮俺就来这里锻炼,和朋友一边健身一边聊天,真好!”日前,在市区希夷大道中段宋汤河沿岸,碧波荡漾的河水旁,市民李淑珍和刘大丽正利用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健身,一阵微风吹过,两人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
其实,像这样利用空闲地安装健身器材,为市民搭建健身场地的地点还有很多。近年来,亳州市一边在广场、公园安装公共体育设施,一边利用小区边角或社区角落“见缝插针”安装体育设施,让体育设施如天上繁星般点缀着城市,照亮着人们健身的路。
据了解,目前,亳州市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已完成11期建设任务,在公用地块、闲置用地上建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气排球、网球、五人制足球场等室内、室外场地共5374多片,人均场地面积达到5.14平方米;另外,结合城市东进南扩和美好乡村建设,还完善了南湖公园、陵西湖公园、体育公园等公园绿地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等,均已成为城市中的靓丽风景和市民健身休闲的乐园。
体育设施建成后,就要持久地发挥其为民服务的功效。这就要求配套的管护要到位。
在公共体育设施管护过程中,亳州市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招投标与浩森体育签订合同,建立了“一巡查、两报告”工作机制,定期对城乡体育器材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委托浩森体育网上定位公共体育器材和场地并建立大数据,为公共体育器材布点、管理、修缮、更换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保障。今年已维修器材300多件,更换配件60多件,针对50多件损毁严重无法维修的器材进行了报废切除。
全民健身,抖擞亳州精神
立足中心城区放眼全市,体育设施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来,亳州市立足体育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全省垫底的实际,坚持“体育即民生”理念,围绕创建“体育强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目标,落实多项举措切实加大投入。
高站位“提神”,一体化推进。亳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体育强市”建设及“15分钟健身圈”领导组织,配齐配强了体育工作队伍,通过“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抓在手上,切实抓好体育工作落实。先后制定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等6件政策性文件,出台支持体育发展政策10条,县区累计出台跟进政策文件23件,全市上下“一盘棋”推进、“一张图”落实。
大建设“提速”,多元化投入。亳州市充分挖掘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空闲地、街头巷尾闲置地以及小区内外边角地等城市的“金角银边”,因地制宜见缝插针,选址规划配套建设体育场地健身设施,不断满足全民健身锻炼需求。十九大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10多亿元,建设占地207亩的市体育公园、占地123亩的市体育馆、10个室外标准化游泳池。县区“五个一”、乡镇“三个一”逐步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
多活动“提效”,市场化办赛。亳州市以市场化承办举办体育赛事,带动形成全民健身热潮。十九大以来,市本级累计投入体育赛事经费近2000万元,支持体育社团协会300多万元,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600场次,承办国家、省级赛事41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特色、全年有亮点,全市公共体育场馆100%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挖优势“提质”,品牌化打造。华佗五禽戏是亳州全民健身最亮丽的“名片”。目前已累计举办4届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12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举办万人同练五禽戏3场次。全市习练五禽戏人员已达114万人,每年普及7万多人,国外推广普及到30多个国家10万余人。先后举办了中国(亳州)国际武术大赛、亳州国际马拉松赛,2019年“养生花海”马拉松声名远播,荣获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称号。
目前,亳州市已初步建成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群众体育健身组织、设施、活动、赛事、指导、文化等“六个身边”发生了明显变化,“动”起来了亳州的城市亮色、“乐”起来了市民的幸福底色、“圈”起来了党和政府的为民本色,在“全民健身”中收获着“全民健康”,让群众体育更有质感、全民健身更有温度,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抖擞出了亳州的精气神。
接下来,亳州市将把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继续完善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工程建设,推进场馆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活动,让老百姓的“健身圈”时间不断缩减,选择不断增加。(来源:亳州市文旅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