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柱山脚下的风景村,依山取势的千年古寺掩映于枝叶扶疏间,殿宇重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曲径通幽,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们走走停停,不时用手机记录眼前的美好,盲艺人江文兵经常会出现在镜头中。他坐在山门右侧的石凳上,左腿靠近小腹的位置放着二胡琴筒,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右手有节奏地抖动着琴弓,左手手指在两弦间徐疾往返,琴箱里溅出的旋律时而凄咽悲凉,时而浩荡悠扬。一曲终了,缓过神来的游客们或献上一片掌声,或献出一份爱心,面对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江文兵总会由衷地道声感谢,在他平和安详的脸上,丝毫读不出对生活的哀怨。
凄凉身世
江文兵不是天生的盲人,三岁之前,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双眼明亮,炯炯有神,他的失明,也不是猝不及防的意外。姐姐生下来就是哑巴,母亲患精神病多年,犯病时经常对父亲挥刀相向,生下江文兵的哥哥后,病情更加严重,父亲长期生活在心惊胆战中,又在江文兵三岁时被滚落的山石砸断了腿,一家人生活在愁云惨淡中,江文兵的出生对这个家来说,是一场意外。天冷的时候,年幼的他被独自放在烧炭火的取暖桶里,一放就是一整天,吃喝拉撒全在上面,秽物落到火盆里,产生伴有刺鼻气味的浓烟,直冲双眼,小孩子疼得哇哇叫,大人缺乏医学常识,没当一回事,日积月累,视力每况愈下,当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抱着已经睁不开眼的他就医时,接诊的护士失声痛哭,要是早一点送来,小文兵就可以继续欣赏五彩斑斓的世界了。失明后的小文兵偶尔会感到生活的不便,但不曾觉得遗憾,稍懂事后,他跟着哥哥出去放牛,骑在牛背上哼小曲,到村小外听朗朗读书声,也能收获别样的乐趣。再大一点,赚钱养家的担子也需要他分担一部分了,七岁时,他跟着大人,到三祖寺山门前吹长笛卖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二胡,第一次听到那凄切柔美、细腻缠绵的音色,一股强烈的依恋感油然而生,从此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三岁,他离开家乡,踏上二胡演艺之路,中途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但生下儿子后,女人因不能忍受清贫,一声不响地离开,留下他与儿子相依为命,如今孩子已经上中学了。
裂缝中的光
十三岁的年纪,很多同龄人还在父母的呵护与庇佑下成长,而什么都看不见的他却只能依附一根盲杖,只身一人四处漂泊,他睡过桥洞,忍过炎寒,挨过饥渴,受过欺骗,甚至几次死里逃生,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说所有经历过的黑暗,都被生命里涌现的贵人照亮。他生命中最大的贵人是那个叫周梅香的姐姐,初遇是在夜晚九点的安庆湖滨路,那个晚上,这个女孩为他的悲惨遭遇悲泣,为他助唱黄梅戏,为他找到一个栖身的旅馆。仅一面之缘,她就为了他,顶着世俗的偏见,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带他四处求医、学习,当他亲弟弟般照顾,为了鼓励他,跟他讲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故事,带他参观无锡的阿炳故居,在那里,他抚摸着阿炳的雕像,感受着盲人阿炳音乐创作的才能以及面对生活的乐观坚强。几经周折,梅香姐姐又将小文兵送进福建一所专业的盲人学校就读,除了书本知识、二胡演奏,他还接受了系统的推拿学习,也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大的贵人——当时在福建省残联任职的赵小鱼阿姨。赵阿姨听说他的经历后,主动提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从此江文兵在福建有了属于他的“家”,学校一放假,赵阿姨就会接他回家,给他做好吃的,带他逛街,将他当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他也将阿姨叔叔当亲生父母一般孝敬。从盲人学校毕业后,江文兵就地找了一份推拿的工作,他存了一笔钱,娶了妻,成了家,等小孩出生,思乡情切的江文兵携妻儿回到老家天柱山。对于妻子的不告而别,他没有抱怨,自己工作养活孩子,生活虽然苦点,孩子一声声的“爸爸”,就是上天对他最大的馈赠。
活成一束光源
回到家乡的江文兵,开始也是从事推拿,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充实,但每当顾客离去,或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打开琴盒,抚摸着琴身,对他来说,二胡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琴声一响,天下万物纳于一腔,人间风情拟于二弦,童年的不幸、少年的漂泊、中年的艰辛顷刻间化为乌有,内心只剩平和与欢喜。思来想去,他决定重拾二胡,回到出发的地方,天柱山下,又多了一份生机盎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遇到真正认可他琴声的人,他说自己是盲人,但更是一名民间艺人。他的一生虽然坎坷,可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有政府的、团体的、个人的,数不胜数,远到全程资助他上学的福建青年报记者、省吃俭用为他买录音机、新衣服的铁路工人,送他二胡的华大姐,近到为他家积极争取帮扶政策、又嘘寒问暖的各级扶贫干部,为他破例、允许他在景区卖艺的天柱山管委会员工们……他们都在给予之后,默默地离开,有些连联系方式都没有留。这些关爱化作光,滋养了江文兵的感恩与奉献。他举行过“义演”,用拉二胡赚来的钱资助过在地震、洪水中受灾的同胞,路上碰到乞讨者、微信上遇到癌症病人,他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虽然童年收到来自家庭的关爱不多,但他依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年,无论生意好坏,江文兵每月都会给老人一笔生活费,老人家哪里不舒服需要他,他也从不推辞。他说那些他曾经得到过的温暖是他积极向上的人生动力,但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他的人生必然还是黯淡无光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江文兵努力活成了一束光源。(文: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