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借势冬奥促进冰雪运动 续写“冰雪奇缘”

北京冬奥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比赛过程中的一些精彩瞬间仍值得回味,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依然不减。

寒假后,很多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融入冬奥元素,“仿真版”冰壶、冰球、冰车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冰雪运动进校园”,向学生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激发广大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8%受访者表示冬奥会提升了自己对冰雪运动的喜爱。冬奥会在许多人心中播下一颗冰雪运动的“种子”,只有将大众心中的喜爱升级为自觉参与,才能让冰雪运动的“种子”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续写“冰雪奇缘”。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普及冰雪运动。如今,冰雪运动已走出东北,越过秦岭淮河,但距离“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全面实施还有较大拓展空间。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很多地方正在打造冰雪特色运动区。结合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增设冰雪运动场地,增加冰雪场地供给。加快室内冰场、雪场建设,让广大南方地区群众也能“滑真冰”“滑真雪”。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开辟“小而精”冰雪运动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开展冰雪运动。为摆脱场地条件限制,也可积极探索“旱地冰雪”等形式。加强冰雪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建设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更多以冰雪为主题、功能丰富、配套齐全、充满活力的服务性综合体,打破冰雪运动时空局限,促进从局地到全国、从冬季到全年、从少数人到更多人,积极参加冰雪运动。

培养兴趣,营造冰雪运动氛围。培养浓厚兴趣、掌握运动技巧、体验运动快乐,冰雪运动“俘获”人心才能推广普及。北京市“冰雪运动进校园”实现16个区全覆盖,四川省连续举办三届“全民健身冰雪季”,广州市成立冰雪特色学校,这些举措都激发人们的冰雪热情,进一步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冰雪运动兴趣。应该看到,冰雪运动有一定“门槛”,培养兴趣不能只靠“滑着玩”,要有专业运动指导与服务。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专业指导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冰雪相关专业,坚持“学训结合、体教融合”,提高冰雪人才培养质量。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冰雪运动培训学校,开展冰雪运动健身培训服务。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形成校园冰雪教学、训练及竞赛体系,营造冰雪运动氛围,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冰雪、爱上冰雪,积极参加冰雪运动。

冰雪产业顺势腾飞,前景广阔。一张张滑雪票、一件件滑雪服、一条条冰雪旅游线路的背后,离不开冰雪产业的支撑。借冬奥会“东风”,与冰雪运动有关的场馆运营、休闲旅游、装备制造、运动培训等冰雪产业蓬勃发展。相关预测显示,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装备制造业应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大研发力度,努力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装备,提升核心竞争力。文旅部门应根植区域特色,挖掘冰雪文化内涵,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冰雪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实施“冰雪+”工程,促进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既借势冬奥会促进冰雪运动,也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