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安徽:牢固树立"两山"理念 全面绿色转型

安徽以“三山三江二湖”闻名天下。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

探索能源发展新模式,推进低碳转型

近日,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六氟化硫回收处理中心监控大厅,工作人员正在对各项可视化数据开展跟踪分析。六氟化硫气体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气体介质,温室效应强,需要严格管控气体的排放,提高利用率。为此,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建立了六氟化硫气体回收与净化处理实验室。依托这一实验室,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年来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该中心研发的气体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相关系列装备行销全国并出口到37个国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去年以来,我省“双碳”工作亮点纷呈。安徽在全国率先推出“碳指数”服务,在全省统计部门企业联网直报平台上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节能降碳在线“诊断”。浦发银行合肥分行与苏州分行联合落地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这种模式下,企业融资成本随着碳减排量的上升而下降。芜湖长江LNG船舶加注站成功完成首船加注,标志着全国内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气化长江”迈出实质性步伐。

通过完善支持政策、搭建创新平台等举措,我省加大新能源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去年以来,省能源局锚定国家‘双碳’目标和省委、省政府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目标,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扩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加快推进绿色储能基地建设,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稳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绿色发展动能。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省积极探索能源综合改革创新的新模式,推动节能低碳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让先进的节能低碳技术“为我所用”,着力打造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深入打好治污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

在铜陵市郊区,距离长江干流约1公里的荷花塘,曾一度是黑臭水体。当地去年开展集中整治,对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溯源排查,实施存量污水处理及底泥清淤。一番“大动作”彻底清淤截污后,还对荷花塘实施水生态修复,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昔日环境“痛点”变身景点。“过去‘黑臭’的荷花塘,现在成了家门口的公园。”居民佘世龙高兴地说。

江河湖泊,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流域人民的福祉所系。作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省份,我省以大格局认识大战略,以大修复促进大保护。保护长江,我省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渔三件大事,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推深做实关污源、纳统管、护物种、禁新建、建新绿、减存量、进园区、强机制;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打实贯彻长江十年禁渔令。去年,我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省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制定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蓝天保卫战等8项行动和重污染天气消除等7个标志性战役。

制度是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去年以来,我省抓制度创新,试点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建立田长制,纵深推进林长制、生态补偿机制、河(湖)长制等,突出效果导向,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纵深推进林长制改革,我省高质量推进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去年3月,我省全面启动“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目标是把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

纵深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在接续开展三轮试点基础上,我省与浙江共同谋划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努力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典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长治”。

推动三产高质量协同,激发绿色活力

蜂巢能源兼并收购基本停产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在250亩地上重新投产发展;皖丰车业资产收购当地一家金属材料公司,让“低效地”变成了“高产田”……“腾笼换鸟”的背后,折射出“亩均论英雄”发展新逻辑。以亩均效益评价倒逼生态转型、产业转型,正是马鞍山落实新发展定位的生动实践。

2021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着眼经济基本盘的“稳”和高质量的“进”,部署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等具体行动,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发挥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是硬仗,也是大考,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2021年,我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设计产品115项、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7家,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6%。”省经信厅负责同志表示。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大力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管行业就要管产业”,去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由环境监管向环境监管与产业发展并重转变,“双招双引”战场上打出“组合拳”——在全省征集合作园区作为“双招双引”载体、推动中国环科院在合肥成立“科创中心”、借力省内外商协会搭建招引平台、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参加会展等,培育壮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我们正着力构建‘1235’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架构,‘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是产业总产值达8500亿元。”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以降碳、节能、减污与经济增长相融合为核心,以“双招双引”、培育壮大为发展路径,以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聚园区、研发创新平台为发展支撑,发展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碳中和五大板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