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分享到 0

让全民健身成为生活“标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从政策角度对“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要求,并确立2025年基本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2035年全面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为全民共享高质量健身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长久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倡导人民群众更加广泛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塑造强健体魄。据统计,我国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7.2%,仍有较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当前,十四五发展阶段对全民健身事业提出新要求,更要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增强全民体质为目标,让全民健身成为生活“标配”。

掀起“健身热”,引领全民健身社会风尚。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关键在“民”,如何动员群众参与运动健身活动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需要加大全民健身理念宣传力度,通过投放健身公益广告、制作健身创意墙绘等形式将健身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依托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宣传形式,鼓励健身主题作品创作,扩大全民健身理念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将全民健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推进“体教融合”,让青少年上足上好体育课,培养健身兴趣和运动技能,引导青少年自小树立科学健身观,养成良好健身习惯,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储备优秀后备人才资源。此前,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成功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可见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不可错失的良机,借助赛事东风和体育明星正能量让更多人了解体育、参与运动、科学健身,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才能更好的推动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引领全民健身社会风尚。

办好“健身房”,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要破解“场地之困”,以完善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基础保障。坚持“全民共享”理念,优化资源统筹和空间布局,加大对基础薄弱地区和群众身边的资源倾斜力度,做好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服务内容和标准的统一衔接,缩小服务数量和质量差距,推动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注重盘活存量资源,依法合理利用本地森林、河流、草地等地貌打造特色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并配备相应运动设施,鼓励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全民健身空间。坚持办好家门口的“健身房”,立足社区这一城市基本单元,结合社区规划和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微型健身房”“小型运动角”,构建“15分钟健身圈”,提高运动设施的覆盖率、可及性,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健身自由”。

彰显“健身范”,提升全民健身质量水平。全民健身战略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因此必须坚持科学运动,注重健身效果提升。运动是一把“双刃剑”,科学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反之则会损害身体,甚至造成严重伤病。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体质和运动天赋不同,能够适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必须按照“量体裁衣”的原则,科学制定运动计划,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达到良好健身效果。同时要加大健身知识的学习推广力度,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体育知识讲座、运动技能培训等公益性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严格体育类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发放,严厉打击健身行业“假教练”,组建专业化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积极开展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专业的针对性健身指导,有效规避运动风险,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