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土地流转“金钥匙” 打开乡村致富门

5月18日清晨,初夏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生态园,一如既往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标准的大棚,满车的瓜果,忙碌的人群……然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抛荒地。

这本是一片由社区集中流转的200亩土地,之前发包第三方经营,效益不佳,一度闲置。面对土地的抛荒,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群众的怨言更是不堪入耳。能不能利用这200亩的闲置土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由社区集体经营管理发挥效益?当然能!

经过多次的考察和论证,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与社区两委一起组织部分党员和群众到周边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引进了小红稻、茶叶、蔬菜等产业,成功地带领社区探索出一条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建设罗岭社区生态园项目。

生态园项目建设伊始,就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群众配合的积极性不强;二是缺少管理和种植技术人才。罗岭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多次召开党员会议、居民小组会议,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整合土地资源、发动党员作用,让群众充分的认识到罗岭生态园项目前景和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对社区今后发展的益处。

通过干群齐心合力,2021年5月,罗岭社区生态园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投资15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20亩。大棚建成后,该社区成立罗岭蔬菜专业合作社,与技术成熟的盛泰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共享管理模式和种植技术。大棚建成当季就栽种瓠子、黄瓜等蔬菜,销售额达到39.4万元。

罗岭生态园项目的初步成功,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也让社区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大增。

该社区目前已投资370万元建设罗岭生态园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大棚面积40亩,今年将投资240万元,新建大棚20亩,实施罗岭生态园项目三期工程建设,继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先后栽种60亩小红椒和60亩莴笋等蔬菜品种,实现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0亩、露天种植面积120亩,规模达18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预计年销售额达百万元以上。

产业有了,如何发挥叠加效应?驻罗岭社区工作队与社区两委一起又开始谋划联营联建发展模式。罗岭生态园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大鼓老茶场、小红稻、罗岭农贸市场等产业链,解决社区居民254人就业增收和资产入股分红。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该社区同步推进了产业兴农、绿色兴农、特色兴农的党建品牌体系。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特色村。同时,着力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上做文章,将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实现村转企,推行党组织书记担任企业负责人,破解集体产业发展瓶颈。(文/汪海龙、江勇、杨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