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快乐健身五大工程更暖宿州百姓心

6月10日,宿州市纪念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70周年主题活动暨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在宿州市新汴河景区燃情举行,近200名健身爱好者们现场展示了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太极扇等武术项目,一招一式,一静一动,刚柔相济、气韵灵动,舒缓轻灵、形神兼备,行云流水、娴熟精妙,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神韵和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宿州市推进暖民心行动中快乐健身一个缩影。近一段时间,宿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立足体育惠民,把解决群众健身难问题,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作为推进暖民心行动落脚点,聚焦群众关切重点,深度谋划,高位推进,创新群众体育发展方式、管理模式,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快乐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让全民健身造福全民,把快乐健身行动“暖心”工程落实到位。

明目标定任务 突出重点打造健身格局

近年来,宿州市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进和谐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强力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品牌赛事成绩突出,体育产业焕发活力,“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深入人心,体育健身正逐渐成为百姓衣、食、住、行之外的必备生活要素,健身活动正在为市民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品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连日来,宿州市按照全省暖民心行动部署推进会议要求,全力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快乐健身是10项暖民心行动中一项重要行动,在充分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快乐健身行动,制定宿州市快乐健身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近期目标任务:到2023年,全面完成宿州市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健身更加便利,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组织更富活力,实现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300个,新建全民健身步道20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办实事惠民生 五大工程带动健身热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市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和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快乐健身已悄然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标配”。“现在体育锻炼真是太方便了,健身方式太多了。”家住鸿儒世家的老齐说,“老城区原来健身地方很少,我喜欢快步走,但没有去处,前几年,在小区东边建了方园法治主题公园,安装很多健身器材,而且铺设了健康绿道,真是便民利民的好事!”

快乐健身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老齐的称赞正是源于宿州市委市政府严谨的顶层设计、科学的统筹规划,这是宿州市快乐健身行动汇聚民心的关键。宿州市在推进快乐健身行动中,聚焦群众需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格局发展思路,认真规划、统筹设计,实施快乐健身五大工程,推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聚焦惠民,举步可就工程满足健身需求。到2025年,宿州市全民健身设施要达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1块。按照“应修尽修、应改尽改、应建尽建”原则,对老城区及已建成居住区、行政村无全民健身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指标要求的,全面维修、改造、升级、补建。对新建小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对农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全面改造升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乡镇所在地社区或中心村,集中配置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的健身设施,同时,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和乡村服务体系,乡镇(街道)负责健身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健身设施安全使用,保障群众快乐健身需求。

聚焦利民,步道网络工程打造暖心路网。将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纳入宿州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打通红绿灯阻隔,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联互通,逐步串起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节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重要居住片区、重要交通接驳点,连点成线,形成立体化步道网络,打造集交通、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健身空间,到2023年,每县区完成1处步道畅通工程试点。到2025年,新建健身步道200公里,其中主城区建设70公里,泗县建设30公里,萧县建设35公里,灵璧县建设35公里,砀山县建设30公里。

聚焦便民,空间放大工程盘活可用资源。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高架桥下、广场、老旧厂房、金角银边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社区用房等设施资源,因地制宜、一处一策,建设一批宿州市主城区“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健身设施,并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衔接。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新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严格按开放条件设计、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聚焦益民,科学健身工程推进科学健身。强化健身培训。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八段锦、太极拳、轮滑、冰雪和类冰雪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每年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打造现代体育产业链条,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培育本市民族和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实现个别体育项目单兵突破、优势项目群体跃升。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功能,培育体育市场主体。推动体育+教育、竞技、表演、休闲、康养、智慧等融合发展。打造体育主体集约汇聚、智慧体育新场景,激发广大市民体育消费新热情。丰富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一市多品”“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鼓励群众周末和晚上健身,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达标者颁发证书。常态化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办好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和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赛,每年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70万人次。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市教体局和市国合集团媒体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快乐健身行动成果,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通过“宿州运动银行”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宿州全民健身的热情,创新体育消费新场景,为城市体育数字化建设赋能。及时向市人大、市政协汇报宿州市快乐健身实施方案的思路、规划和措施,保障宿州市快乐健身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聚焦为民,数字体育工程赋能健身体验。发展智慧体育。补齐设施短板,推动智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智慧体育公园、智慧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探索借助智慧化手段挖掘体育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通过智慧体育的提升,达到“寓体于乐”的效果。发展绿色体育。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加快运用新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发展数字体卫。创造条件建立数字体卫融合重点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以数字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的理念。

强投入保供给 全面完善健身服务体系

有效落实快乐健身行动惠民利民的目标任务,宿州市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综合运用中央、省转移支付资金,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比例。加强场地供给。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供地计划,制定《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并向社会公布。对符合建设条件的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球类场地、步道等体育用地,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确保土地要素供给。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宿州市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场地设施的意见》,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全民健身设施。落实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补偿办法、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补助办法。

宿州市教体局负责人表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快乐健身行动,全民健身已成为与宿州人健康快乐息息相关的生活需求。快乐健身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把这项“暖心”工程落实落好,既要有高度,把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加大对各类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又要有温度,找准着力点,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快乐健身行动提质增效,注重品质和服务的提升,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提升建设质量,真正把五大工程建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更多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宿州市教体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