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芜湖经济发展新动能路径思考——在“挖掘和培育芜湖经济发展新动能”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兴业银行芜湖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程然)

芜湖经济发展正处于加速起跑期,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增长11.6%,居长三角第1位,2015—2021年在全国333个地级市排名由75位上升至58位。2010—2015年占安徽省全省比重超过10%,2016—2020年速度放缓,经济体量占全省比重回落到10%以下,2021年回到10%以上。

安徽的经济在加速发展,芜湖如何更加快的发展?新动能在哪里?如何从体制、机制、资源结构性要素上保障这些新动能非常关键。

“一潭死水不活”,我们经常把一个城市的发展形象地评价为有没有“活力”?而活力的来源一看有没有动能、二、看能不能流动。

我代表银行到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通常会问这三个问题:销售市场情况如何?物流情况如何?上游供应情况如何?

因为销售市场决定着生产制造的需求,不仅看现在,还要看未来的趋势;芜湖市企业的销售市场,大多已经不局限于本地销售,全国市场甚至国外市场比比皆是,那么物流的方便程度以及物流成本,基本成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刚性问题”;还有一个“刚性问题”就是上游供应的“可获得性”和获得成本。

一家企业如此,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亦如此。

芜湖市,目前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制造业,一方面依托于做大做强4个传统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子电缆)的产业链,一方面招商引资开辟新的产业赛道,精力主要放在百亿级项目、产业链核心环节大项目上。实际上,这就是一家“超大型的生产制造型企业”。

对照我前面三个问题:销售市场情况如何?物流情况如何?上游供应情况如何?显然,作为一个“超大型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芜湖,不可回避一个“贸易”问题。如果把生产制造比喻成人的肌肉,贸易就是人的气血。气血循环不畅,肌肉再发达也不能持久。

由此,提示我们两点: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气血基础十分重要,二是不仅要重视外在的肌肉,如果要长期健康性的发展,更要重视内在的气血。所以,芜湖的新动能除了在第二产业上选好赛道,做大做强产业链、产业群,还需尽快思考“经济发展的贸易气血”的课题。

我把“经济发展的贸易气血”提炼为两个最重要的方面: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合芜湖的情况,展开说一下。

货物贸易有两个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一个是货物流动,一个是产业链金融。

上游原材料、半成品、重要零部件要进得来,产品要出得去。这是货物流动。这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资源结构性要素上的竞争力。

不是说把一条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聚集到一个城市就是有好的货物贸易,关键的评价标准是物流的效能和物流成本。

我国虽然是交通大国,但是物流成本占GDP水平大概15%,而美国只有GDP的7%,欧洲、日本为6%-7%,甚至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也只有10%左右。对企业来说,节省物流成本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做个比较,铁路运输成本是高速公路成本的1/3,如果将铁路线延伸至各类产业区,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将会给企业带来多少物流成本节省的利润?如果配合现代化工业互联网的物流、供需信息统筹管理,原材料、半成品、重要零部件统一在一个贸易平台上进行供需调度,物流效能是不是大幅增加了?

那么,谁去建设铁路运输或者货物管道运输的“最后一公里”?谁去建设一个统一的贸易平台?这是不是一个城市管理者需要谋划的事情?

芜湖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与省外诸多城市相比,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左右逢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在省内城市中,芜湖是安徽开埠最早的城市,“空铁水公”齐备,芜宣机场直飞国内20多座城市,还将开通国际航线,3条高铁穿境而过,比省会合肥还多了一个长江沿岸,芜湖港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上一个芜湖自贸区,如何建设一个“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系统,既有无缝连接的交通硬件,又有数字化信息指挥、资源优化配置软件,再有海关、仓储、税收、保险、跨境、电子商务等等更具国际化、法治化、公开化的服务贸易。那么,芜湖市的货物贸易枢纽格局是不是着眼于起自长三角、中部城市群,面向全国、国际更大的范围?是不是以货物贸易转硬件竞争力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

货物贸易的第二个价值体现是产业链金融。产业链金融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金融结算网就像一个人的血管和毛细血管。中小企业为什么融资难?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背书系统。

信用背书系统是什么?一个是信息可验证可追索,一个是信用征信社会化应用。如何做?是要建设一个完备的依托于货物贸易的信息系统;以及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经济的机制。

因为在产业链中供需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不平等”地位,自然产生资金结算(比如资金支付)的“不平等”地位,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账期比大企业长,获得资金的资金成本远高于大企业。那么,依托于货物贸易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信用经济的机制系统建设、对中小企业保护性的资金结算产业化法制机制管理,就尤为重要。解决好产业链上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才能保障“万众创业”,给一个产业链的“肌体”源源不断地补充营养。

这是不是一个城市管理者需要谋划的事情?

再展开说下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围绕货物贸易的。我国是世界第一的进出口贸易国,本身货物贸易带动的服务贸易空间巨大。而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空铁水公”齐备,又有得天独厚的自贸区政策。

当前全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例大概是3:7,芜湖市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芜湖市的服务贸易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而离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转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作为新动能议题,我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源,芜湖市可以更旗帜鲜明的搭建保护体系,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清单”。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司法保护能力、国际化合作等方面领先其他城市做更进一步的法治化、机制化探索。

另外,知识产权的转化的体制机制安排,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的动能。比如,如何做好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产出、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海内外知识产权交流?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机制?“知识产权的50%归原始发明人,25%归投资者,25%归有能力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这种尝试性安排能不能实现?为什么这样考虑呢?现在的知识产权转化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本,资本不知道既能促进科技进步又能够落地市场的知识产权在哪里?(这是我们现在的信息平台建设不足);另一个,是有能力转化的人既没启动资金又缺少成果的股权激励。如果让科研人员自己去筹资、去做市场转化,大多数是不现实的。

除了知识产权保护,围绕货物贸易做好服务贸易的工作,芜湖市有自贸区的政策优势,能不能在跨国运输、货物保险、贸易结算清算、法律服务等服务上更有作为?能不能在海关政策、税收政策、企业准入政策、跨境金融政策上有所创新探索?再配套教育培训、卫生医疗、文化创意、科研创新等,打造一个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权利保护、竞争中性、数字贸易、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发达、文化宜居的国际化、法治化、公开化的自贸区。

总结来说,芜湖的新动能,除了生产制造以外,气血要足、气血要畅,因而贸易不可忽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任重道远;但是芜湖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历史机遇,又凸显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