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三省一市共保联治 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

“8月16日,大气扩散条件一般,淮河以北空气质量以良为主,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为良至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8月17日,全省最高气温有所下降,大气扩散条件一般,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间空气质量以良为主,沿江江南为良至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

8月15日上午,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班预报员董昊一上班便忙碌起来,在11点前做好了全省未来7天空气质量滚动预报,并将趋势预报结果和相关指标预测值发往位于上海的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对未来7天空气质量进行滚动预报并将结果发往上海,是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每天的“规定动作”。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在收到江苏、浙江、安徽预报信息后再进行综合研判,并将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发往生态环境部。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水气相连。大气流动性强、涉及面广,长三角建立健全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联手防治污染,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即是重要支撑。

为打赢长三角区域蓝天保卫战,安徽省携手沪苏浙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协同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协同开展机动车及油品质量提升工作,协同高质量做好重污染天气区域联防联控等。

具体如工业污染治理上,安徽省9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达到地方排放标准,1306万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持续开展重点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编制修订和绩效分级,全省1.1万家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管理;专项行动整治非法加油站点1379个;持续完善环境空气质量区域联合会商预警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和长三角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及交叉执法。今年7月,苏皖共同推动“2+12”交界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强化两省协同作用。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7%,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

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需要共护蓝天碧水。江河治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安徽省强化水环境保护区域协作,相关市县与江苏、浙江相邻市县签订跨界联防联控协议,加强跨界上下游地区会商和纠纷防控处置,敏感水域基本覆盖。

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安徽省完成长江干流4558个排口监测溯源,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一、二级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安徽省长江流域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0624家。2021年,安徽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7%,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护一江碧水东流,目前从安徽流出去的长江水都是Ⅱ类。2021年,安徽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83.5%,优于年度目标3.1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

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统一的生态环境标准是重要基础。近年来,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召开十多次会议,分析标准一体化发展方向、存在问题、破解措施,共同谋划区域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的流程、机制、具体事项,形成了“共同谋划、共同编制、分别报批、统一发布”的长三角标准制定模式。

随着合作机制推进,标准一体化工作取得实质进展。2020年,《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项长三角标准立项,并于2021年完成制定并发布。2021年,《重型柴油车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评价要求》等4项长三角标准立项,目前标准文本已经起草完成,即将征求意见。2022年,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申请立项《制药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6项长三角标准。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合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完善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夯实长三角绿色发展基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