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佛山举行,这是我国初中阶段校园篮球最高级别赛事,本届赛事吸引约8000名运动员参赛。
这场总决赛看点多多,除了冠亚军都是长沙的两支中学劲旅外,绚丽的开场灯光秀、动感的球员出场秀、喜庆的舞狮表演等,都让人眼前一亮。不亚于职业级别的赛事包装,营造出浓厚的比赛氛围。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各类比赛不断涌现,办赛水平越来越高。8月底结束的首届杭州青少年腰旗橄榄球邀请赛,以2022版美国职业大联盟新规作为判罚准则,开创全国正式比赛先河。将最新高水平比赛判罚规定率先运用到青少年比赛中,可见青少年体育赛事日益受到重视。
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曾勉励青少年“功课要棒,身体也要棒”。体育让青少年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健全人格。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推进,青少年有更多课余时间,投身体育运动的需求和积极性也被进一步激发。在这种形势下,举办更规范化、更具吸引力的比赛,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
办好青少年体育比赛,可以将专业力量下沉到赛事中。8月中旬,入选今年卡塔尔世界杯裁判名单的中国裁判组,执法了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U15年龄组全国总决赛。由有望执法世界杯的高水平裁判员吹罚青少年比赛,在世界足坛也属罕见,将成为小球员们的难忘记忆。
青少年赛事要与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衔接。日前进行的首届全国体操团体锦标赛,首次采用“成年+青年”赛制,即每队安排5名成年组选手和2名青年组选手搭档参赛。与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不仅有利于年轻运动员增长经验,也为地方体育人才梯队可持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一项成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除了增强竞技水平,也应注重人性化体验和优质服务。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每年由全国40多家电视台实况转播,年初的第100届该联赛决赛,更吸引4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在全民关注的氛围下训练与比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可想而知。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对比赛气氛的精心营造,也为国内青少年比赛开了个好头。
打造成熟赛事品牌,建立合理赛事体系,优化青少年参赛体验,让他们保持运动热情、提升竞技水平,应成为青少年赛事发力方向。应当看到,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比赛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有不足,高水平教练员、医务人员等复合型团队人才在各省市分布不平衡,体教结合工作未能完全打通行业、部门壁垒,一些教育工作者、家长仍片面强调文化课学习成绩等。职能部门应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为青少年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全域式体育参与环境,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高度重视体育参与目标、环境、资源等问题。
可喜的是,6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把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法治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阵地,对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引性和长远性意义。随着社会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视,相关赛事规模、质量必将再上新台阶,为青少年爱上体育、参与运动提供更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