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快乐健身,鼓励群众“动起来”

新建+改造:开辟更多健身场所

9月21日上午,记者刚走进合肥市蜀山区荷叶地街道浅水湾社区党群之家,就听到一阵悠扬的旋律。走近一看,20多名女队员挥舞着彩带,一招一式相当专业。不仔细看,很难相信她们平均年龄已有60岁。

“社区柔力球队最小的队员50多岁,最大的70多岁。2013年建队以来,大家热情很高、风雨无阻,还经常代表市、区参赛,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浅水湾社区老年学校柔力球班老师、安徽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陆文红自豪地说。

柔力球是一种全身运动,颈、肩、腰、腿均能得到全面锻炼,并能促进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性,深受中老年人喜爱。陆文红至今已练习8年,“一旦学了就停不下来,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两年多来,我们队没人感冒过。”陆文红说。

2015年8月,蜀山区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全国柔力球之乡”称号,是合肥市最先获评这一称号的区县。据浅水湾社区党委副书记、工作站站长苏会军介绍,自2011年起,该社区辖区内一家企业工会即组织开展柔力球培训。2013年,社区成立柔力球队,2016年开始,荷叶地街道全面推广柔力球运动。

“自从街道全民健身广场建成后,几乎每天爆满。”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社会事务部副部长林宗长告诉记者。9月23日下午,记者在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广场看到,乒乓球台前、篮球场上、健身器材上,不少居民正挥汗如雨地锻炼,还有青年在空地上玩滑板,好不热闹。

逍遥津街道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中心地带,居民近10万人,健身区域面积长期不足。今年以来,该街道党工委多方协调,在市人民广场临时建设全民健身广场,并利用老旧小区改造等时机,在辖区小区内建设21处全民健身苑。另外,该街道还与辖区内两个商业体达成协议,其健身房和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可分时段向居民开放。通过一系列举措,辖区群众健身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9月23日傍晚,芜湖市鸠江区湾里街道华强社区于月初完成改造的全塑胶地面运动场上,居民们正在各种健身器械上锻炼,或在塑胶跑道上跑步。在此住了40年的居民程世华感慨:“之前小区没有运动场所,不得不到附近桥下跑步。现在大家都能在家门口健身,方便!”

为营造浓厚健身氛围,合肥市三里庵街道开展街道级篮球、足球、广场舞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等健身活动。截至9月中旬,该街道参加及开展各类体育类培训21300余人次,组织及参加赛事活动居民近9500人次。

资源+吸引:如何让年轻人“买账”

由于球拍、用球有一定重量且训练时人数较多,柔力球运动不便长期户外训练。为帮助社区柔力球队寻找合适训练场所,荷叶地街道文化站、浅水湾社区党委对接辖区内学校、体育馆、商业综合体等单位,开辟出社区党群之家一处场地供球队训练。

不过,健身场馆等资源不足的现状依然存在。“虽然多次为柔力球队协调室内训练场地,但都不固定,目前队伍训练还存在‘打游击’问题。可是,要想在寸土寸金的天鹅湖文化商圈找到适合长期使用的室内场馆,确实非常困难。”荷叶地街道社区建设部副主任卫平莉坦言。

三里庵街道也面临同样问题。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全民健身苑申报前提是需要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厚度不少于0.6米的水泥硬化场地,水泥硬化费用没有专项经费,需自行解决,因而全民健身苑项目申报存在一定困难。社区体育俱乐部要求有固定的且不小于120平米的室内用房,部分社区暂时没有相应空置房。

“有群众建议,可协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建成的运动场馆,实施错峰开放。不过出于防疫、日常管理等问题,这些单位内部运动场所暂不对外开放。区、街道在协调时面临一定困难。”三里庵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锻炼身体看似人人都能参与,不过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对体育健康认知不足,部分居民难以保持锻炼热情或因不正确锻炼方式导致伤病,从而降低了健身积极性和全民健身项目设施利用率。

也有少数居民对健身项目存在一定偏见。“这么多年,很少有男性参加柔力球队,他们主观认为柔力球爱好者以女性居多,参与其中会很尴尬,也怕别人指指点点。其实,这项运动不分性别,男性身体柔韧性、体能更好,完全可以加入。”陆文红说。

快乐健身行动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上班早、下班迟,经常加班,回家就想躺倒,不想动弹。”芜湖市民许先生的观点,代表了部分年轻人心声。林宗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健身场地和器材大多是中老年人使用。除了暑假、节假日,平时年轻人较少。”他告诉记者。

也有年轻人“瞧不上”就近健身场所和器材。“业余时间会去健身房或在球馆打篮球。小区虽然新建了全民健身苑,但环境一般、器材普通、活动量小,还不如夜跑。”芜湖市民毛倩倩说。

政策+引导:加快构建服务体系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也是体育强国建设重要基石。“将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群众天天有感的全民健身实事做到心坎上,推动全民健身在全省蔚然成风。”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张伟表示。

据了解,我省将从资金投入、财政支持、场地供给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快乐健身行动。同时,通过常态化体育项目培训、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举办各类赛事活动等方式提升群众健身普及水平。

针对全民健身专业指导问题,张伟表示,我省将组织健身服务送教上门,选调专家教授成立“巡回教学小组”,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促进其提升专业技能、更好服务基层;同时,向群众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快乐健身离不开年轻人参与。业内人士建议,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商业健身房营销管理制度,加强对商业健身房、健身工作室等监管力度,尽力化解健身房停业后预付卡资金难追回等问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新建运动场所,为年轻人参与运动创造更好条件。

去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形成了《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要求体育场馆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今年3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解决群众就近健身问题,实现全民健身设施举步可及。

安徽省《快乐健身行动方案》指出,到2023年,全面完成全省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全民健身新格局。

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去年,安徽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启动,重点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小型足球场等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当年建成3583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成场地面积335万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7.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6平方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