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企业能人”的“书记之旅”

近几年,怀宁县月山镇党委政府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内涵和路径,积极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各项中心工作,吸引并留住了不少回乡人才并涌现出一批反哺家乡的动人人才故事。月山镇月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毕治善就是人才回流的典型。

毕志善,原任深圳市悦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人才引流下,他放弃在深圳蓬勃的事业和优渥的生活,回乡创业。202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嘱托下,年过五旬的他毅然担起“领头羊”的重任,扛起乡村振兴大旗,守初心担使命,开启了支部书记的“人生旅程”。

无私奉献,只因那一份乡愁。回乡之前,在深圳闯荡20多年的毕治善,靠着吃苦耐劳与聪明才智,创建了自己的出口贸易公司,年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2017年,在怀宁县委、县政府招才引智的真情感召下,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投资了500多万元发展200多亩蓝莓种植,吸纳周边留守老人前来务工。五年来,蓝莓产业不仅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更为现实的是解决了周边一部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他积极参与村内公益事业,2017年为月山社区新村组路面硬化200米,安装路灯10盏,投资金额4.7万元,为周边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方便;2020年初突发疫情,主动放弃与远在深圳的妻儿团圆,留在家乡做一名防疫志愿者;2020年7月汛期,石门湖大圩月山段情况险急,他主动请缨,参与到防洪抢险工作一线;2021年春节来临之际,他惦念有困难的乡亲父老,主动慰问月山社区困难群众11户,发放慰问资金达1.1万元。虽然在外地功成名就,但他的心头时时刻刻牵挂着这一方生他养他的水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家乡做出了自己的无私贡献。

主动担当,只因那一份责任。2021年10月,月山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时,县镇干部又多次找到毕治善,希望他能够扎根家乡,利用先进经验带领村民致富。在反哺家乡和享受生活的两难选择中,毕治善毅然决定挑起社区带头人的重任,放弃深圳大都市的优越生活条件,留在农村带动乡邻一起致富。随后在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我这人喜欢挑战,说实在的不怕苦也不怕累,可以说到村里来任村支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三次创业。我答应的事我必须把它干好,这就是我的性格。”毕治善说。上任后他从群众民生事业入手,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同时发挥自身市场思维和运营管理经验,带领社区干部将产业发展与农村绿化美化、荒山荒地利用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以土地流转村集体的形式,盘活闲置山场,因地制宜发展了200亩油茶、300亩蓝莓和50亩紫薯等特色产业,以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给农民带来实打实的收益。为了增强集体经济抗风险能力,谋划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灵活方式,优化整合闲置的厂房、场地等农村资产,进一步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抗风险能力,如将社区内的一些倒闭的老水泥厂、空厂房场地集中整合起来,分租给家具厂、新型环保材料厂,盘活闲置资源,每年能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左右。在深圳取得巨大成功的毕治善。

为民服务,只因那一份初心。以前作为回乡创业的致富能手,他关爱特殊群体,那是爱心人士,现在作为一方“领头雁”,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就是他的主责主业,知天命之年,毕治善却当起了扎根基层的“新农人”,他团结社区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为人民服务。社区内企业和村民组因土地使用问题多次发生纠纷,因这个问题经过多任书记努力调解,但因未抓住问题核心而失败,群众对“新书记”抱着怀疑的态度并未主动寻求帮助,但是毕治善在得知情况后,多次走访了解情况,研究解决方案,邀请法律服务所内的专业人士到现场调解,最终成功将村民组和企业的矛盾化解,既优化了社区内企业的营商环境,也帮助村民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在关爱弱势群体、鼓励励志学子、抗击疫情旱灾等工作中,毕书记自掏腰包十几万,只为践行那一句“我要让家乡好起来”的承诺。他勤勤恳恳,规规矩矩,努力做一名人人称赞的“好书记”,但是背后却承载了太多的委屈和艰苦。在应对今年严峻旱情时期,自家在深圳的企业也面临管理瓶颈,妻子儿女急迫地等待他回深,但是家乡的田地和百姓需要他,还有陪同他一同回乡照顾他生活的80岁老母亲也中风生病,再加上部分群众的不理解和埋怨,内外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让心力交瘁的“新书记”动摇过自己回来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是只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儿子,那一份初心又再次成为他树立信心、勇往直前的动力。“再多的任务和工作只要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大家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相信一定能带领好这个班子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内党员群众的交口称赞,树立了一个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良好口碑。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算数。毕治善,从年入百万的“企业能人”转变为扎根基层的“新农人”,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振兴乡村。(文/朱敏丽、杨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