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
分享到 0

桃花潭镇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秉持初心 弘扬志愿精神

连虹村位于桃花潭景区西南方2公里处,距泾县县城5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35公里,距九华山景区60公里,南邻太平湖景区,西接桃花潭村。103省道穿村而过,形成“两山一湖”的中间纽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7.6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务农人员众多,同时青壮劳动力多外出务工,致使辖区内空巢、独居老人众多。为开展好卫生健康、文化文艺、理论宣讲、关爱帮扶等工作,2019年5月成立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上级领导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具体指导下‎,本‎着“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展现青年‎学生风采”‎为目标,不‎断加强团队‎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是近一年‎来,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敬老助残‎等活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尤其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方‎面,他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立至今以来,共计奉献864小时。

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在镇政府的领导和镇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志愿者254人,下设志愿者分队八支,同时加强机制建设,制定了“志愿服务章程”,将注册志愿者按照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统一编队,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奠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展开。

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公益化发展,搭建平台,创新手段,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连虹村高度重视志愿者服务活动,强调志愿者服务活动务求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为开展好活动,连虹村志愿者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在辖区范围内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力求扩大影响力度,搭建新平台,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引导人们多做好事、善事,争当好人,让更多的群众获得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让广大志愿者展示自我,弘扬志愿精神。由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形成了由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牵头,分队志愿者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文明实践站定期研究部署辖区志愿服务工作,使连虹村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目前,连虹村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54人,使广大志愿者从此有了志愿服务的“身份证”。通过设立微信群等加强联络,以网络聊天等形式构筑志愿服务信息交流空间,吸引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通过网络进行报名参与及活动分享。

倡导奉献精神参与公益行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志愿者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一项重要举措,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上级文明办的指导下,哪里有需要,志愿者就到哪里。植树绿化,提倡节约,争做环保卫士,灾区捐款、关爱留守儿童,情暖孤寡老人,不遗余力,志愿者们用真诚与热情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宣传志愿服务展现志愿风采,通过在以上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服务、无私奉献,树立连虹村志愿者良好形象的同时,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还加强了宣传工作,大力营造声势,使志愿者的服务在辖区内得以推广和实施,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加入志愿者服务的行列,真正做到了服务一方、宣传一方、带动一方,特别是注意发挥组织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组织成员服务文明建设,注重扩大志愿者行动的参与面与覆盖面,并加强机制建设,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开展特殊群体关爱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红深入家中、暖入心中,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所属关爱志愿服务队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真情服务、用心帮扶,帮助村委会对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动态管理和关爱帮扶,协助低保适龄妇女参与“两癌”筛查,与辖区内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围绕辖区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开展心理慰藉、健康指导等服务,掌握了解并及时反映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022年,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50余次敬老爱幼、身边好人、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活动,培育村民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同年,结合上级县、镇党委政府“大清扫大起底”活动,在环境整治、河道治理方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7次,清理生活垃圾3.5吨左右,进一步优化人居条件,提升了连虹村整体的生活环境。

连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精神,以服务群众为目的,让“志愿红”深入人心。(文/翟盛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