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20年一季度GDP总值335.3亿元同比下降4.8%
宣城市统计局今天通报了2020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宣城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并转入常态化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并保持总体稳定的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宣城市生产总值335.3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同比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153.8亿元,同比下降5.9%,第三产业增加值162.0亿元,同比下降3.6%。一季度,宣城市财政收入64亿元,同比下降7.1%,降幅低于全省5.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宣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下降1%,降幅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36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保持增长。从产品产量看,中成药、纱、布、速冻食品分别增长45.8%、6.7%、63.5%和6.8%。
宣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下降8.3%,降幅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民间投资下降8.1%,降幅低于全省5.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占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2.9%提高到73.1%。一季度宣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7.6亿元,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6位。商品房销售面积69.4万平方米,下降10.5%,居全省第3位。商品房库存减少,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11.6万平方米,下降10.8%,去年同期为增长7.6%。
一季度,宣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1亿元,同比下降10.0%,降幅低于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37.2%,商品零售下降6.9%。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2.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1.5%,汽车类下降18.8%。48家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16.4%。受益线上体验需求增加,邮政通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宣城市邮政业务量增长12.2%。
宣城市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登记失业率2.78%。PM2.5平均浓度下降30.3%,优良天数比例居全省第2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4元,同比名义增长1.7%,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0元,同比名义增长1.5%,增幅比全省低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7%。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3%,涨幅比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客观反映了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马鞍山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降3.9%,总量省内第六
在安徽全省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5%的情况下,马鞍山市一季度实现GDP457.8亿元,同比下降3.9%,总量位居安徽省第六。
4月24日,马鞍山市统计局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鞍山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降。全市实现GDP457.8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亿元,下降5.8%;第二产业增加值210.2亿元,下降5.8%;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亿元,下降1.7%。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马鞍山GDP增幅位居全省第三,总量位居全省第六。
2020年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今年一季度,这两项经济指标未达预期,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马鞍山市统计局的分析指出,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75.94亿元,同比下降14.0%,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此外,外贸进出口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78亿美元,同比下降30.3%,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1个百分点。
今年初放榜的安徽经济成绩单上,马鞍山GDP首次突破了两千亿元大关,达到2111亿元,但经济总量排名从2018年的第三位下滑到了第六位。
3月11日出版的《马鞍山日报》在头版刊发题为《信心如磐凝聚战斗力——一论贯彻落实全市“产业升级突破年”动员大会精神》的“本报评论员”文章。
文章称,“实事求是讲,这几年我市发展并不慢,2018年GDP增长8.2%、2019年增长8%,分别高于全省0.2和0.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是干出来的,总量排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上去是三五年的事,下来也就是三五年。我们要树立信心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争取用三五年时间,把产业搞上去,把总量做上去,让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发扬光大。”
新晋安徽“第三城”滁州一季度GDP出炉:同比下降3.4%
刚刚站上安徽“第三城”位置的滁州揭晓了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在安徽全省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5%的情况下,滁州市一季度实现了GDP627.9亿元,同比下降3.4%。
4月24日,滁州市统计局网站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滁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的相关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一季度滁州全市实现GDP627.9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一产增加值36.0亿元,同比下降4.6%;二产增加值308.7亿元,同比下降1.6%;三产增加值283.2亿元,同比下降5.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7:49.2:45.1。
滁州市统计局分析指出,一季度滁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位次前移。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4%,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与上年同期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持平(0%),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同期前移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5%,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同期前移1位;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1%,高于全省1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同期前移5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3%,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与上年同期持平。
滁州市统计局指出,总的来看,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3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位次靠前,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成绩来之不易。
4月21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7821.3亿元,同比下降6.5%。
今年初,安徽各地2019年经济成绩单放榜,滁州以2909.1亿元的经济总量超越了阜阳、安庆、马鞍山,跻身全省第三。在这背后,滁州实现了9.7%的全省最高速增长,多项经济指标也同时位列全省第一。
2020年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的目标。“对标经济总量站稳全省第三要求,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奋力争先进位。”
安徽芜湖一季度GDP同比下降4.4%,降幅小于全国、全省
记者在近日芜湖市召开的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获悉, 2020年一季度,芜湖市GDP为778.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20亿元,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348.75亿元,下降6.0%;第三产业增加值407.31亿元,下降2.6%。
该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5亿元,同比下降2.4%。春耕春播进展顺利,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小麦、油菜一、二类苗比重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5.0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其中水产品产量4.08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37.82万吨,增长3.9%;肉类产量2.2万吨,下降7.9%,降幅同比收窄3.3个百分点。
工业复工复产加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9.4%,制造业下降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2%。其中城市轨道、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汽车用发动机、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幅在20%以上。
投资降幅大幅收窄。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8%,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5.6%,房地产投资下降20.5%。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3.9%,四大支柱产业投资下降16.3 %。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98亿元,同比下降9.6%。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9.64亿元,下降12.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77.21亿元,下降9.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13亿元,下降8.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5.67亿元,下降1.7%,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增幅高出全国、全省19.3、17.1个点。其中出口1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增幅高出全国、全省15.2、11.9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增长7.5%,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6.5%。
财政收支运行稳健。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158.43亿元,同比下降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34亿元,增长1.5%。财政支出134.13亿元,下降4.7%;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8.2%。
金融保持稳定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06.74亿元,同比增长11.9%;余额比年初增加346.70亿元,同比多增61.84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71.75亿元,同比增长9.1%;余额比年初增加103.88亿元。
居民收入小幅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4元,同比增长1.9%,增幅高于全国、全省1.4和0.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8元,同比增长1.2%,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回落。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8%,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3.5%,涨幅比2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9%。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0.7%。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1%,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6%。
一季度,面对疫情的冲击,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全市上下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从经济数据来看,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
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好于全国、全省。一季度全市GDP降幅分别小于全国、全省2.4和2.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降幅小于全国、全省5.2和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小于全国、全省9.4和2.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降幅小于全国、全省9.3和8.0个百分点。
经济回升势头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和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显著改善。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降幅比1-2月份收窄7.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降幅比1-2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幅比1-2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增幅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业态动能凸显。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少降2.4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7.0%、15.7%;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2%。全市限上网上零售额57.43亿元,增长10.0%,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在“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的拉动下,1-2月份全市规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4%,高于全省19.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0%,高于投资增速25.8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16.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城市轨道交通、芜宣机场、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项目、商合杭高架、芜黄高速、芜湖站西广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据悉,下一步,该市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强抓政策机遇,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要求,以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启动为契机,抢抓机遇,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