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安徽省体育局驻村工作队扶贫三年 让脱贫有了“双保险”

驻村三年来,通过“产业+就业”扶贫等举措,省体育局扶贫工作队让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前于居委会从原本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村集体年收入67万的小康村。“扶贫工作就是为了让贫困不回头,让群众有奔头。”5月18日,该村扶贫工作队长何文尧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据了解,前于居委会共有人口1159户、4630人,19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我们2017年5月到村后了解到,该村共有355户贫困户、84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艰巨。”何文尧回忆说,工作队的首要任务是摸清贫困户的“家底”,为下一步分类施策打好基础。“我们组织包片干部、帮扶责任人走访所有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他说,工作队筛选出其中81户,帮助其种植油菜、香椿树等特色农作物,发展猪、羊等养殖产业。

“感谢党的好政策!”脱贫户于国华回忆起自己脱贫的经历时激动地说。他说,村里帮其对接了产业扶贫项目,给了4只能繁母羊,自己靠着勤劳的双手很快就脱了贫。如今他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40只,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能手,“今年行情不错,估计能增收1万多元。”

除了制定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方案,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对接企业,帮助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保底收购协议。“我们利用局里的产业扶贫资金,种植了112亩红薯。”何文尧告诉记者,为确保贫困户种植的红薯有销路,今年4月份,他们积极对接安徽勤薯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贫困户户均种植红薯2亩,加上种植奖补,今年每户有望在该项目增收4000元以上。”

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之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帮助村集体拓展增收渠道。“我们开发了扶贫车间,用扶贫资金投资了企业,建设了扶贫大棚和村级光伏电站。”何文尧说,这些租金和投资收益,让该村于2017年顺利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3年来翻了5倍之多。

产业扶贫是根基,就业扶贫添助力。为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标,今年初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对接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等公司,帮助贫困户拓宽就业渠道。“从2月份开始,我们陆续将500家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发布到村里外出务工人员群,让贫困群众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村级就业扶贫驿站恢复生产,帮助贫困户重返稳定就业岗位。

据介绍,该村就业扶贫工厂是一家生产风湿骨痛膏等10余个品种的医用冷敷贴膏药的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吸纳了11名贫困户就业。“疫情发生后,我们协调区镇相关部门,帮助该企业减免3个月租金共计11500元,并为其申报了贫困群众疫情期间就业防疫物资补贴。”何文尧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帮助该车间申报贫困群众就业补贴,“希望企业尽快恢复产能,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

“目前全村还有3户8人未脱贫。”何文尧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推进近300亩的薄荷种植新项目。同时,根据贫困劳动者的需求和个人能力,积极与有关企业和人力公司联系,实施岗前培训促进就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