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一岭六县”共建产业合作区
在苏皖边界,天目山余脉往东延伸。一汪清泉,从天目山主峰蜿蜒而来,流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广德县,穿越伍员山,往东汇流于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
“深加工基地是我们借力安徽市场的第一步。今后,将进一步开发农旅综合体项目,到2020年底,不仅带动溧、郎、广三地农副产品的推广、销售,还将吸收广德当地50多人就业。”溧阳市云鼎尚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说,公司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广德县邱村镇投资开发农副产品,兴建2000平方米的厂房,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农产品深入加工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苏皖(溧阳、郎溪、广德)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自2018年11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以来,以生态为底色、以县为单位,打造省际边界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三地在机制体制建设、环保共育、产业合作、设施互联、民生共享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推动省级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比如,借助溧阳市社渚镇“中国青虾第一镇”品牌优势,建立三地养殖协作模式。苏皖合作示范区网上人才市场为三地群众提供更大就业平台,郎溪、广德到溧阳就业人员超过3000人。
6月初召开的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强调,深入推进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深化沪浙洋山区域开发合作,在“一岭六县”省际毗邻区域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推进‘一圈五区’建设,高水平打造‘一岭六县(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中试验区、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岭六县”范围包括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县、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上海市白茅岭农场。从地图上看,这片区域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无缝对接的天然功能区块。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岭六县”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向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加速迈进。
“以‘高、新、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引导沪苏浙等地区产业化基地向‘一岭六县’试验区转移,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实质性推动试验区加快建设。”宣城市主要负责同志建议。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布局向一体化统筹优化
7月2日,蔚来公布了2020年6月交付数据。江淮蔚来在6月交付3740台,继5月破纪录后再创月度新高。自3月以来,江淮蔚来已连续四个月实现环比上涨,6月交付数同比增长179%。
蔚来汽车与合肥市签署建设中国总部项目,是今年2月底在合肥“云签约”的八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依托安徽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蔚来汽车已顺利推出两款高端电动SUV新产品。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后,计划5年形成千亿元产值规模,引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中高端发展。
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的世界级智造工厂,已经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省的一张名片。工厂采用“互联网+智造”模式,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焊装整体自动化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依托龙头企业加快长三角产业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等领域优化产业链合作,加快推进上汽集团长三角生产基地、江淮蔚来新能源汽车基地、商飞配套零部件、阿里巴巴‘互联网+’等示范项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六安的海洋羽毛有限公司过去与当地物流公司合作,由于物流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屡次出现货损货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18年起,海洋羽毛与总部在浙江的传化六安公路港展开合作。“传化有效整合当地运力,对运力质量有充分的把控,降低了成本,保证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有效链接传化系统,实现系统下单、在线可视、一单到底。”传化智联品牌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传化着手打造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如今已经建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传化网。目前传化智联在安徽地区已经落地淮北公路港、六安公路港、合肥公路港等,共计服务企业600余家,在提供高效、智能化、一单到底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同时,积极推动区域生产生活资料高速流通,助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长三角地区以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和模式创新需求为导向,聚焦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大力培育民用航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信念模式,推动长三角重点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着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聚力搭好合作载体,推动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
疫情发生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各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行动,全力支持助力长三角企业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
“依托长三角G60科创云平台,深化联防联控、供需对接、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和知识产权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负责人表示,联席办将积极引导产业联盟和园区的企业,研究疫情下的新变化、新模式,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企业智慧化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把握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变革,抢占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应用等产业领域新高地。
“今天的长三角,面临的不仅是区域内产业格局分配调整,更是如何聚集资源要素,发挥各自所长、互相搭台,整体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命题。”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顺应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大方向,长三角开发区组建联盟,成立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首批成员覆盖一市三省45家开发区、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协会。
为促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推动形成资源共享、集群发展的格局,长三角地区积极搭好合作载体。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在芜湖成立,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在合肥成立,建立了长三角地区机器人、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平台。
“如今,像工业机器人这样的产业,让长三角更智能地合作起来,从上游减速器制造、零部件控制系统生产,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服务,长三角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阮华彪认为,既要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合理布局,构建产业错位发展、政策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也要以产业集群为框架,适度分工,紧密合作,以产业集群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布局。(本网记者郑莉)
【评论】
共抓产业链打造价值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在已有合作基础上,一项一项抓出实效,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加强分工协作,继续努力把长三角打造成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产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是打造跨区域产业链、提升区域整体产业链水平的重要路径。地缘相近、习俗相通、市场相连,相似的基因促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张弛有度的渐进式体制机制演化路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速建立产业互补分工的关系,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长三角一市三省中已是寻常之举。但也要看到,区域内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发展协同性有待提升,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待构建。
长三角一体化是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的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区域整体优势。我省围绕国家赋予安徽“两地一区”的功能定位,把力量向一体化汇聚,把精力资源向高质量集中,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扬皖所长,主动作为,着眼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推动中心区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支持苏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推动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共建,为补链固链强链腾出空间。当前,疫情倒逼国内产业链重构升级,尤其是迫切需要构建以5G等为代表的战略性产业供应链。加上国内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产业链适逢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攀升的新契机。这就要求长三角一市三省以产业链为纽带,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强化产业共建,善于推广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模式,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支持以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多种形式合作,有序推动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借助全球价值链体系重构,顺势而为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合作园区,积极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