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韵动安徽10月12日讯 “我是一名党员,生在农村,熟悉农村,具有涉农方面的专业技术,而且我作为科研处长驻村扶贫,对加强我校产教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希望组织能够同意我的申请”。2017年4月20日,唐鑫生郑重向黄山学院递交驻村扶贫申请。从这时开始,他便正式开启了驻村扶贫工作,扎根农村,以农村广阔平台为讲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就脱贫致富好文章。
作为潜山市天柱山镇风景村的第一书记,他将毕生所学学以致用,帮助风景村2017年完成了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更助力风景村2019年完成了从村集体经济不足1万元到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的华丽蜕变。他也将自己在风景村的扶贫实践写成《全球减贫案例》,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专家的认可,2019年国家扶贫日他获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论坛。
一、党建助扶贫,吹响攻坚“冲锋号”
唐鑫生到村赴任后,便坚持党建引领原则,带头上党课,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同志为民服务的自觉性,提升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用双脚丈量了风景村的每一片土地,遍访了村内92户贫困户。自己在脱贫攻坚、抗洪救灾、扫雪除冰、抗击疫情等各项活动中总是冲锋在前。
通过与村两委一起紧抓党建标准化建设,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2017年该村获评全市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天柱山镇组织委员韩久龙赞叹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就是要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要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羊”,让广大群众成为带贫致富的“生力军”。这方面,唐书记真的是个好的领路人啊!”
二、扶贫先扶志,传递扶贫“好声音”
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来,唐鑫生与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开办扶贫夜校30多场,共计300余人次参加,夜校小课堂主要宣传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鼓励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观念。贫困户涂新明就参加过唐鑫生的扶贫夜校,他说,“唐书记真不愧是大学教授啊,讲得课通俗易懂,听了他的课,让我们了解了政策,掌握了方法,让我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充满了干劲呢!”
唐鑫生还组织黄山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到所在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素质拓展夏令营”,开展小学生素质拓展、足球训练、科普教育、家电维修、安全用药知识宣传等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有效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同时深入当地小学,辅导孩子们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使该校获得“全国优秀示范学校”称号。现在,这项活动已成为该校的一个品牌。得到了当地群众和留守儿童的一致好评。
三、扶贫必扶技,传授致富“小秘方”
作为黄山学院科研处处长,唐鑫生有着自己丰富的学识,他也毫不吝啬,倾囊相授,积极开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知识培训。2017年8月,为县农广校学员授课,辅导白芨等中药材种植技术、药用蚂蟥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
他听闻有十几户贫困户家中养牛,因牛粪肥效不高,很少有人主动收集而散落于村庄周围,走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踩中,是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2017年10月开始,他就开始指导12位农户“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同时自费2600多元购买蚯蚓种苗赠送农户。现在已经有一些农户每天能销售300-500盒成品蚯蚓,月收入过万元。贫困户江革胜就是其中一员,他笑着说道:“家里养了几头牛,一年能卖万把块钱,但是牛粪一直散落在村组地上,村民们都挺有意见的。多亏了唐队长教我用牛粪养蚯蚓,现在不仅村民们没意见了,我还能有了额外的收入呢”。
四、扶贫更富村,建起增收“聚宝盆”
2017年到村后,唐鑫生便召集村两委,准备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他用一周的时间走遍全村的居民点、山场、溪流、农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流水养鱼项目:引入上游河水和山泉水进行流水养殖,上游养殖中华鲟和匙吻鲟,中下游养殖青、草、鳙、鲫“改良鱼”。在山泉水中流水养殖4个月,消除部分脂肪、祛除药物残留、祛除异味,将一般的商品鱼改良成品质优良的精品鱼。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农产品出售等形式获得收益,目前已带动40多位农户增收。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经营,2019年通过此项目增收10余万元。2018年11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唐鑫生将在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实践写成《全球减贫案例——潜山九井河流水养殖项目》提交给以上组织机构,获得他们的好评。
据悉,下一步唐鑫生准备以流水养鱼项目为主体,配套白芨等特色种植以及其他特种养殖,同时积极筹办绿色包装加工车间,引导村内原有的30多家农家乐、特色餐馆规范经营,配合正在建设的村级游客接待中心,全面推动风景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我生在农村,农村养育了我,现在我要扎根在农村,我还有好多想法,希望能为乡村振兴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唐鑫生仍未止步,准备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