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分享到 0

『徽味』民宿 浓浓的文化乡愁

民宿,是利用闲置房屋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随着旅游消费的持续升级,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更加注重享受文化风情、慢生活体验,民宿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近年来,安徽省民宿建设快速推进,市场热度日益升温,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民宿正在成为游客寻觅乡愁、品味文化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蓬勃发展的新型业态

依托秀美的景区,铜陵永泉、黄山云上、天柱山海心谷、马鞍山三棵树等民宿成为别致的风景;改造闲置的乡居,黟县猪栏酒吧、塔川、庐江云里安凹等民宿让老屋获得新生;进驻悠久的古村,唐模七天井、芜湖梅溪塘等民宿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安家城市的周边,亳州燕归处、颍上草榻别院等民宿成为品味乡愁的栖居地……近年来,安徽省各地陆续建设一批特色品牌民宿。

作为旅游新业态,安徽省全省民宿近年来已呈雨后春笋般发展态势,并出现黄山西溪南、宏村、宣城月亮湾、马鞍山大青山等为代表一批民宿集群。截至2019年底,我省民宿达到3000多家,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以黄山为代表的皖南7市2700多家,约占全省的94.86%。

安徽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介绍:“我省三分之一的民宿是国内知名民宿企业进驻投资建设的,山水间、花筑、不舍、开元、慢庄等民宿输出品牌和管理,进行连锁经营,为全省民宿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助农增收的“美丽经济”

来安县舜山镇林桥村有“皖东苗木第一村”之称,“园林人家”民宿盘活进城村民的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房屋延续原有的乡土风格,内部按照现代住宿标准进行装修,还以花木为主题设计庭院,受到滁州乃至南京游客的青睐。彭昌春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农庄开业起就过来打工,她欣喜地说:“每个月到手工资超过3000元,再加上家里的几亩苗木,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农房变民宿,农户变员工。发展民宿美了环境、活了文化、旺了乡村,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让乡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本,一批民宿已成为颇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全省90%的民宿是利用民居和村集体用房等闲置资源开办的,返乡青年、回乡大学生、投资商、农民等直接从事民宿经营、服务的人员约2万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说,当前,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接待游客人次、收入分别占全省旅游总量的51.8%、42%。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吸引乡村人才回归的重要途径。

品味文化的独特体验

安徽省民宿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总体南多北少;规划布局有待完善,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特色化还不够突出,同质化现象日益显现等。

黄山市制定徽州民宿标准、政策、规划等系列文件;黟县在全省第一个编制民宿发展专项规划、第一个发布《民宿管家服务规范》;潜山等地成立民宿协调小组和联审小组,对消防、治安、卫生等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集中办理……近年来,为推动民宿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我省各地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着力破解民宿发展的瓶颈。

“民宿不仅要具备食宿功能,更要满足游客对于当地生活、文化的体验。”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说,要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民宿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加大对人文典故、传统工艺、民俗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增强民宿的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民宿不能成为城市酒店的‘克隆版’、农家乐的‘翻新版’,要加强主题房间、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工艺研学、亲子课程、房车露营等民宿产品建设,促进民宿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