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分享到 0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 安徽因地制宜走出特色路

游泳课、足球课、篮球课、武术课……近年来,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体育课,在安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流行,越来越受到当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培养了一大批“体育小达人”。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安徽体、教两部门共同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及路径。

滁州 合作共建

《意见》出台以后,安徽滁州市教体局紧紧围绕新时代“体教融合”理念,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育人目标,从打造品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等方面入手,充分盘活中小学校和体校、协会、体育俱乐部的资源,逐渐走出了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滁州模式”。

日前,滁州市体育职业学校与滁州市解放小学“体教融合”战略合作之游泳项目签约暨“滁州市游泳队育才训练基地”挂牌仪式在滁州市解放小学举行。根据协议,未来滁州市解放小学将为滁州市体育职业学校及滁州市输送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依托滁州市体育职业学校专业体育教练团队的师资力量,开设专业游泳训练课程,推动解放小学游泳运动的普及,并建立校级游泳队促进滁州市游泳队梯队建设;其次,滁州市解放小学将聘任体校专业教练员定期免费为学校开展游泳进课堂活动,普及游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扩大游泳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逐步引领全校师生进行游泳运动,让每一位师生掌握游泳技能,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滁州市解放小学正积极打造“游泳”一品专项特色教育品牌,并努力申报“滁州市游泳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扎实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滁州市体育职业学校与滁州市解放小学“体教融合”战略合作发展模式,是滁州市教体局积极推动体教融合改革,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青少年体育教育有益探索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滁州市教体局积极推进、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依托业余体校与传统学校的融合发展之路,共享资源和平台,将体育训练体系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努力推进青少年训练水平和优秀运动员培养质量双提高,推动全市体教融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淮南 科学布点

在安徽淮南,为进一步提升淮南体育学校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体教融合,淮南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专家组来到淮南市八中进行现场专项教学。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是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体融合是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科学的育人模式和体育人才选拔模式。淮南市按照“精准布点,精准选才、精准落地”的工作目标,以市体校为项目布局核心,充分发挥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将足球、排球、击剑、体操、羽毛球、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等重点项目进行科学布点,淮南市教体局就系统内体育教师队伍整合利用、优秀苗子入学、升学等方面给予保障,备战省运会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

据了解,淮南市教育体育局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办学、因材施教的办学思路。重点将省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和群众基础好、少年儿童趣味较高的项目作为核心内容。将田径、游泳、足球、排球等列为开展的具体项目,确保青少年具备1至2项高水平体育运动技能,真正对全市学校体育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发挥体育带动作用。

铜陵 多点渗透

今年年初,安徽铜陵市举行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揭牌仪式,结合全市优化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借体教融合的“东风”,将铜陵市原义安区第二中学划转给市教体局管理,更名铜陵市第十八中学,成立铜陵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铜陵市以打造“铜陵卓越教育体育”为目标,以教体融合为抓手,充分发挥优势,多点渗透,实施学生体魄强健工程,推进体育、教育工作双向融合,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深入推进阳光体育工作,并将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

在铜陵,积极推动足球、羽毛球、手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坚持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青少年体育文化节”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承办各类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广大青少年在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的同时,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同时铜陵市创新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鼓励、支持学校和社会机构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支持学校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通过体育文化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促进校园体育普及、推动学校运动队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健身网络体系建设,强力补齐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短板,构建新时代体教融合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