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分享到 0

发挥体育多元价值功能 精心筹办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

“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多元价值功能,如何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如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在精心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过程中,体育战线做了哪些工作……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

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请您谈一下“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体育可以发挥什么功能和价值,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答: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建成体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全国体育战线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立足实现2035远景目标,建设体育强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是提供健康保障。体育最本质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身心健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民身体素质达到新的高度,不仅是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远景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建设者的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二是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窗口。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和持续输出中华体育精神,为全民族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语言,要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三是提供经济动能和民生基础。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经济来看,体育是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培育经济新业态的新动能。从社会来看,体育是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的助推器。从环境看,体育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当前,距离实现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只剩下十几年的时间,接下来的每一个五年都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总局正在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科学编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上,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

同时,从规划体系上,着力推动由总规划、专项及运动项目规划、地方体育发展规划构成的三级体育发展规划体系。力争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各项目、各领域、各区域发展实现较大突破、取得重要成果,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体育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问: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体育等消费,如何通过体育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目前,体育产业在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并且已经形成了若干典型经验和做法。

一是通过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7年,体育总局公布了首批96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其中,15个试点项目位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几年来,体育总局加强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配合,推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各试点项目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丰富体育赛事活动,通过体育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截至2019年,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731亿元,共带动就业7万人,其中体育类工作1.4万人,对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体育总局共认定219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其中,示范基地57个,示范单位90个,示范项目72个。据统计,有4个示范基地与国家贫困县区域重合,2家示范单位和4个示范项目位于国家贫困县,主要分布于青海、贵州、河南、内蒙古、四川、湖北、山西等省区。几年来,这4个示范基地、2个示范单位和5个示范项目立足自身优势,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抓手,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民增收,助力所在县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三是通过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会同原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介体育旅游产品,累计发布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8条,覆盖地区广、消费周期长、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有很强的扶贫功能。其中,有28条精品线路途经4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为当地体育旅游创造了较高产值,提升了贫困地区在全国的知名度,成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发挥体育产业的功能和价值,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问: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向好,体育赛事陆续开赛,体育产业也得到全面复苏,体育总局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持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答: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目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继续向好、体育产业的全面复苏,体育总局将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引导、部门协调、示范带动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出台《体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和目标,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前经多次研讨、反复征求意见,目前已形成规划报审稿,下一步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后印发。同时将联合相关部门研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户外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一批以滑雪、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项目。

二是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研制赛事活动安保、体育器材装备便利化运输、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开放等配套政策措施。同时深化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发挥40个试点城市的先试先行作用,推动体育消费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形成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招硬招,以供给创造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体育消费规模。

三是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开展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考核评估工作,继续遴选一批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并加强产业基地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同时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示范项目,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国认定一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继续发布“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树典型、抓示范,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带动全国体育产业发展。

四是推动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标准研制,推动在线健身、线上培训以及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既为线下赛事活动赋能,又举办线上赛事活动,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问: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第六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请您谈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战进展和重要意义?

答:2021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时,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组织筹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决心如期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备战参赛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经过“扩面、固点、精兵”3年的工作,我们陆续实现了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正在为完成“全项目参赛”任务目标不懈努力。

北京冬奥会周期的备战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开门搞备战,有力地推动了传统粗放型训练方式向以科技和创新为引领的集约型训练方式转型。以风洞训练为例,体育风洞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目前,我们有3个已投入使用或正在安装调试的风洞。其中,位于河北涞源的风洞实验室是目前全世界同类风洞中管道腔体最大、风速控制最精密、测试功能最全面的风洞,可以进行助滑、起跳、飞行等全过程技术动作的测试和训练。借助风洞训练的帮助,跳台滑雪19岁小将宋祺武,从2019年2月才开始跳台滑雪训练,在今年1月2日国内首个HS140大跳台的第一天训练中,就跳出了141.5米的距离,在获取冬奥会资格上已经很有竞争力。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入相关领域资源,比如学习航空模拟训练,利用离心机帮助雪车雪橇、高山滑雪等项目运动员提升抗过载、抗眩晕能力。在训练中广泛应用各种数据化技术手段,实时反馈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参数和训练数据,帮助教练员提高训练针对性。通过北京冬奥会备战,必将给中国竞技体育留下丰厚的科技遗产。

在抓好训练工作的同时,体育总局近年来还恶补冰雪项目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短板。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时,我们只开展了70个小项,只有部分冰上项目和个别雪上项目可以在国内训练,大部分项目都要在国外训练。随着2020年10月底,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完成预认证工作,我们目前已经在16个省区市拥有了28个高水平训练场地,具备了国际一流的训练设施服务保障水平,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都可以在国内进行训练。在这些训练场地中,除了可以保障冰上项目的四季训练或雪上项目的常年训练,还可以进行夏季滑轮、轮滑、跳草、水池等陆上专项训练,保证了全季节训练。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还有力地带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极大地拉动了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把我国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搞上去,在三亿人中更好推广冰雪运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冰雪普及,使群众性冰雪运动有大的发展,成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从几年来的情况看,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对群众性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全国雪场数量、雪场可统计滑雪人次数、全国冰雪产业规模都有大幅度增长。2019年,冰雪产业规模已达5200亿元左右。全国滑雪场覆盖西藏、海南以外的29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的状况有所改观。下一步,体育总局还将顺势而为,抓住广大群众冰雪热情不断高涨的大好形势,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