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安徽: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来自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86万人,同比增加1.68万人。今年以来,安徽省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政策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春风行动”正在进行,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升级

3月5日,合肥市经开区中环城广场前,一场“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不少求职者。“我看到有的企业招‘妈妈岗’,工作时间有弹性,适合我这样既想上班、又要花些时间照顾孩子的妈妈。”在现场求职的市民赵女士说。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政策、维权指导等咨询服务;针对没有技能的女性求职者,推出育婴师、家政服务等免费培训上岗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自2月下旬起,安徽省在全省各地开展“春风行动”,重点做好“两引导一协同”,即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有序外出,引导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权益维护协同联动。“春风行动”,是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之一。“今年,我省将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升级计划,持续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15项专项活动,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优化。”省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吴传华说。同时,安徽省还将制定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打造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大市场,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培育计划,重点培育20家骨干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

在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方面,安徽省将建成运行“智慧就业”信息系统,构建全省统一、线上线下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这一平台通过数据互联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推动业务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办理,实现服务全面覆盖,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高效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此外,安徽省今年还将实施长三角区域“一卡通”计划,拓宽社保卡在社保补贴、职业培训等就业创业领域运用。

“返岗早、复产快”,稳岗留工政策效力显现

2月21日,载有820余名安徽籍务工人员的G7669次专列抵达宁波,这是节后长三角地区开行的首趟复工定制专列。截至3月3日,安徽省497.5万名返乡农民工已返岗复工,占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96.60%。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行稳岗留工政策。宣城市组织实施支持企业稳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专项行动,落实“人社服务专员”和“一企一组一专班”制度,截至3月16日,当地人社部门走访企业675家,稳岗留工人数1.5万人,发放稳岗留工补贴1067.57万元;1月中旬,安庆市举行2021年服务首位产业用工集中签约仪式,安庆博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与3家首位产业企业初步签订用工联盟服务战略协议,共计1170人,这也是安庆市人社部门组织的最大规模用工输入。

企业经营预期向好,意味着岗位稳定。春节后384家企业问卷调查显示,77.6%的企业营收好于去年同期,96.6%的企业春节后员工薪资高于去年或与去年持平。“春节后我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总体呈现返乡少、返岗早、复产快、待遇高、预期好的特点。”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陈宏说。

今年,安徽省将继续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其中,在推进农民工就业方面,人社部门将推出多项举措。具体包括:加强与沪苏浙粤等地劳务对接,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畅通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强驻外农民工服务站点建设,实施员工制家政企业培育行动、实训基地提升行动和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早做好稳就业政策储备。

稳住就业“基本盘”,拓宽灵活就业渠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坚持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工作主线,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程宗录说。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今年,安徽省将优化调整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稳岗扩就业支持性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以工代训等政策,进一步完善资金直达机制,着力构建稳岗扩就业政策体系。

“零工市场”“灵活就业”,也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文件中。“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及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积极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程宗录告诉记者,具体来说,安徽省要积极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全方位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鼓励劳动者创办投资小规模经济实体,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落实财政、金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推动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同时,人社部门还将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提供专业化服务、运营管理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加快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主动参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