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和“区域重点城市”,近年来,安庆市积极以打造长三角区域的“增长极、西大门、后花园”为角色定位,秉承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把握新使命,抢抓新机遇,全面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安庆通过大力投入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双招双引为第一要事,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储备了有力条件,为实现“十四五”既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素环境不断完善,区位优势加速凸显
安庆是长三角重要的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独特,“十三五”期间,通过大力推动水陆空立体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安庆是国家八横八纵中京港、沿江高铁交汇点,距离合肥车程在1小时以内,武汉、南昌、南京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中心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批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的落成,三分之一城、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一绿的城市形态基本成型,城市的生态文化景观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安庆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实现 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强化“四送一服”,并出台了支持工业、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大程度释放活力、最大便利服务企业。
另外,为满足发展人才需求,安庆通过启动“蓝领入宜”“大学生入宜”“海归入宜”等人才引育计划,集聚和留住更多面向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急需的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储备力量。
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安庆市紧紧围绕产业定位,以产业创新合作为抓手,以开放合作为突破口,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主动全面的融入长三角,加强培育以科技创新合作作为未来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安庆市经开区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以江淮、振宜、福田为代表的整车制造,和以爱信变速箱、福莱克斯发动机、环新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零部件企业正在加速集聚,规划“十四五”末形成50万辆整车产能;市高新区安庆石化在面临当前我国炼油产能过剩的影响下,瞅准合成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国内产能不足的时机,积极向化工型炼厂转型,自主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DCC)装置,年营业收入将增至500亿元,利润可超过30亿元。
安庆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作为产业发展和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全市企业自主对接沪苏浙高校院所13家,合作开展研发项目145项,已建立国家级平台2家、省级平台189家。在创新联合体上,重点推进浙江大学未来产业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环新集团与国机研究院、合工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江南大学与宜秀区共建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等。
精准发力,全面开启“双招双引”新征程
强化产业对接,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紧盯头部企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和投资动态,着力招引一批体量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业态模式新、发展效益好的项目,加大精准承接力度,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安庆“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和产业新高地。
强化要素保障,构建双招双引项目落地支撑体系。积极争取将重大招商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争取省级统筹用地计划指标;压实企业招工属地责任,建立招工风险金制度,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鼓励金融机构采用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重特大项目落地;推动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至少设立1支产业招商基金,扩大现有产业基金的实缴到位资金规模,提升资金要素支持重大项目落地的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建设一流营商服务体系。出台制定了全市“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指导意见,明确优惠政策的范围、条件;制定《安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筹建企业服务中心机构;建立市场主体诉求审办机制,统筹解决项目推进、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和企业家发放“宜城优才卡”“宜商服务卡”,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便利服务等等。通过多种举措,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十四五”时期,安庆市将大力贯彻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的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带动皖西南、辐射皖鄂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进百强、上台阶”总体目标持续发力,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