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体育局发布《2020年度合肥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亮出合肥体育消费市场“家底”。
2020年8月,合肥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报告》的出炉,也为下一步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示合肥体育消费市场
今年5月,市体育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2020年度合肥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经统计分析,于6月底形成《报告》。
报告分为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情况、体育消费的结构特征、体育消费的区域特征、体育消费的人群特征、居民涉及的运动项目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合肥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
《报告》显示,2020年度合肥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为213.22亿元,人均体育消费为2275.56元,占全市人均消费支出的9.4%,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处于全国中间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425.20元,农村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1580.85元。
合肥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呈现出以“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健身休闲消费为辅”的特征。其中,体育用品的人均消费为1402.28元,占比为61.6%;健身休闲的人均消费为453.69元,占比为19.9%;体育教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观赛及其他人均体育消费为419.59元,占比为18.5%。
各县区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呈阶梯式分布,其中: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均在3000元以上,为第一阶梯;瑶海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和新站高新区,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处于2000~3000元之间,为第二阶梯;肥西县、巢湖市、肥东县,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在1800~1900元之间,为第三阶梯;长丰县和庐江县,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在1500元以下,为第四阶梯。
从体育消费的人群特征看,男性居民是体育消费的主力,2020年合肥男性居民人均体育消费2607.51元,高于女性的1923.61元;青壮年是体育消费“担当”,18~59岁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均在2500元以上;体育消费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超3000元,而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不足2000元。
《报告》还体现了各个运动项目在合肥市民中的受欢迎程度。羽毛球、长跑/健步走、篮球运动最受合肥市民喜爱。其中,14周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偏爱篮球运动,居民提及率达44.6%,60周岁以上的居民青睐长跑、健步走运动。此外,合肥市民最常参加的体育培训项目为羽毛球和篮球。
未来加大服务性消费供给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显示,当前我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呈现实物性为主的特征,未来将逐步引导居民由实物性消费为主向实物性、服务性消费并重的转变。
今后,合肥将深入推动创新驱动,依托合肥高新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华米科技、波动体育、体育智谷、奥体中心、德仁体育等重点核心企业,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进一步丰富体育消费产品供给;秉持民生优先,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加大居民体育消费券发放力度,继续推进各类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注重项目引领,充分利用大蜀山、紫蓬山、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大力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地户外、马拉松、自行车等消费引领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增加群众喜闻乐见的羽毛球、篮球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进一步拓展体育消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