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安徽省以加快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突破口,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动能。今年上半年,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897个,实际到位资金1654亿元,同比增长38.1%。
据了解,皖北地区国土面积5.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6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7.8%和48.4%,是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十三五”以来,随着皖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皖北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加速推进,主要指标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格局性变化、历史性进步。
然而,长期以来,皖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等经济指标仍相对滞后,面临着科技创新活跃度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等问题与瓶颈。
“皖北在我省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没有皖北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安徽的高质量发展。”皖北发展问题专题调研组认为,进入新阶段,皖北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要以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举全省之力支持皖北发展,打造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2020年9月,经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皖北量身定制了“24条”专属政策,在江淮大地引起强烈反响。省委、省政府及时制订《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在省级层面成立加快皖北地区发展领导小组,以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启动“6+2+N”产业承接平台体系建设。
淮北市和江苏省徐州市结对共建,亳州市谯城区和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对口合作,萧县经开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开展省际产业园区合作……去年以来,皖北地区以5个“战略区块链接”为牵引,聚焦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探索合作新路径、拓展合作新空间、推广合作新模式,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全方位对接沪苏浙,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城区对口合作、城市结对共建等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目前,全省14个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签订26个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皖北8市11个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城区达成战略合作涉及皖北10个,全省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涉及皖北8个。
据省发展改革委皖北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体系运用和机制推进方面,安徽省聚焦用足用好、“吃干榨尽”国家及省各项支持政策,研究谋划系列政策举措,遴选第一批12个省直部门87条配套政策举措,力求形成“1+N”政策落地体系,丰富政策“毛细血管”,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同时,着眼激发园区内生动力,研究提出集聚区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共建园区考核修订办法和工作通报制度,形成“重点任务+支撑措施+调度考核”工作闭环,推动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真正在皖北落地见效。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上半年,皖北集聚区开工项目631个,总投资40617.86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比亚迪蚌埠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阜阳骆驼集团年产20万吨再生精铅冶炼及深加工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