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更新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10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深入实施全省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什么是城市更新?怎么推进?将对居民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提品质从增量建设到存量提质
如果让你想象一个理想城市,它会是什么样子?安全、舒适、空气清新、出行方便……这些可能都是关键词。
过去,一些城市发展注重追求速度和规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碎片化”问题突出,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逐渐凸显,尤其是在疫情汛情中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逐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城市“老问题”,而这些举措都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
电线入地、整修道路、加装电梯,配建休闲广场等等,过去的五年里,全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24个,700多万居民迎来居住环境新变化。
变化的不只是居住条件。在合肥,废弃的工厂转型成为文创空间,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在马鞍山,曾经集聚着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的“脏乱之地”,华丽变身成为了生态园;在淮北,对废旧矿山破损山体进行修复,建设多功能的游憩活动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升,不少城市空间面貌一新,焕发出生机活力。
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城市更新行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结构、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面转型,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优布局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城市风貌塑造
落日余晖,暖意融融,家住安庆市经开区舒园小区的68岁老人潘安宁来到健身广场,甩甩胳膊蹬蹬腿,轻松惬意。
“小区环境好了,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没事我就下来锻炼锻炼。以前,这里都是泥巴,下雨走路都不方便。现在,路面整洁、空气清新,外地亲戚来了都夸。”11月初,潘安宁满脸骄傲,“安庆啊,年年都有新变化!”
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这些事关群众居住条件的设施改造,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今后,全省将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鼓励“一次改到位”;优先改造供水、供气、排水、电讯等地下管线及二次供水设施,推进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完善消防、停车、充电、养老、智能信包(快件)箱等设施。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同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工改商”“工改文”,鼓励转变城市老旧厂区区域功能,积极向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转型,大力发展商贸金融、健康养老、文旅科创等产业,建设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批老旧厂区改造示范项目。
城市更新要优先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难题,踏踏实实一件一件办好。《实施方案》明确,要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工程、新城建提升工程、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程、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等十大工程。这其中,既有“加强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结合交通和公用设施等合理布置绿地”,也有“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同步按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等一系列民生需求,让居民生活更安心、舒心。
强保障从融资机制到政策保障
十大工程,城市更新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应从何处着力?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体检先行、示范引路、统筹推进”的原则,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聚焦短板弱项,针对存在的“城市病”提出“诊疗”方案,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建议。同时,强化政策保障,精简城市更新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加大城市更新项目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有公共利益需要的,可按程序调整用地性质和用途;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老城更新“工改商”“工改文”以及补助资金等激励措施;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培养、招引一批适应城市更新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管理队伍及专业人才。
城市更新,要有长远眼光。 《实施方案》明确,要坚持系统推进,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统筹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突出功能性改造重点,坚持城市更新单元化推进,促进整体功能提升,防止碎片化改造。各市应及时编制城市更新总体方案,做好城市更新单元设计,落实年度行动计划,确定年度更新任务,分类推进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模式。积极开展试点示范,聚焦重点任务,定期推进一批试点项目、示范街区建设,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城市整体环境。
针对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也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汇聚资本力量,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资金保障和实施机制。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实施符合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库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