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服务企业近400家,对话中国声谷制造中心背后的“通关之路”——专访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厂长 祁义生

8年来,中国声谷这块产业发展的时代热土,已成长为规模大、产值高、配套成熟的“AI+AK”产业集聚区,而中国声谷产业平台在可预见未来的战略布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声谷打造全球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基础。

作为中国声谷产业平台之一的制造中心,如何延续高质量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声谷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本期专访,走近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共同对话其背后的“通关之路”。

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厂长 祁义生(图由张俊授权发布

厚积而薄发·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我有幸投身于这个‘声’势浩大的浪潮基地,见证制造变革快速发展的历程。”现任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厂长的祁义生,在制造行业辗转工作已30多年。2017年底从深圳回到安徽,带着一颗重新出发的念头,投入到了中国声谷制造平台的建设运营工作中。

2018年12月24日,中国声谷制造中心正式揭牌。这一天在厂长祁义生看来,至今依然有值得纪念的意义。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从业生涯多年后又一个崭新的开始,更是让这个平台为助推中国声谷产业发展掀开了创新篇章。

春节之后的制造中心,也处处涌动着忙碌的热潮。在工厂内,厂长祁义生向我们介绍,从设计到智能装配、从3D打样到检测检验,这里一应俱全。通过培育、引入多家智能终端制造及运营单位,逐步填补安徽中小企业智能硬件产品制造空白,支持优质智能终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

“制造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聆听,想客户之所想,解客户之所急,带着心去工作。”从工厂基层一路走过来的祁义生,时刻保持着充沛的精力,面对企业用户的时候,也更习惯与倾听,把握客户最迫切的要求。“企业用户要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这个产品带给他们的附加价值。”厂长祁义生如是说。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历经三年磨砺实践,逐渐打造成为落地快、功能全、成效好的智能制造工厂,工厂运用多品种、小批量、服务及时迅速的运营模式,为中国声谷园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制造中心也不断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更大程度上满足园区企业多元化的制造需求,迈出产业升级的新步伐。

任重而道远·搭台子带队伍做服务

截至2021年底,中国声谷制造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制造服务,累计辐射园区内企业392家,下线产品460万套。对于2021年制造中心发展的数据,厂长祁义生信手拈来。

“这些亮点的取得是中国声谷大力谋划产业平台战略,夯实创新发展支撑的结果。”厂长祁义生说,这些成绩的取得还与中国声谷产业平台发挥平台产业优势、放大行业联动效应、实施优质团队梯度培育等举措密不可分。

谈到制造中心发展定位问题,厂长祁义生在对话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搭好台子。制造中心积极聚焦园区企业发展共性痛点和需求,以质优面广的园区中小企业为转型主战场,积极破解园区企业“制造成本高”“生产周期长”“资金滞留久”的状况,开展提供从“想出来”到“做出来”再到“卖出去”全周期服务,为构筑产业高端集群格局打开新路径。

二是带好队伍。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产业平台发展的长效基石。厂长祁义生透露,“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在制造技术上的执着与专注,在运营团队用人上的多元性和成长性,所体现出的包容共赢的企业文化,也让所有小伙伴坚信产业平台的团队能把服务做好,真正在产业平台实现获得感与归属感。”

三是做好服务。在整个采访中,厂长祁义生常把品质与服务挂在嘴边,在他看来坚持做高质量的动力产品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制造中心一以贯之的道路。制造中心真正要做的是挖掘平台内外潜力,对园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专业制造服务,探索形成平台制造支撑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承接载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谋定而后动·发展提劲需挺起“脊梁”

延链补链强链,立足产业平台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让中国声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树”更加枝繁叶茂。

中国声谷制造平台自201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深耕制造服务,立志将制造高端应用推广到更广泛的产业领域,目前已接触的数百家园区企业客户,并了解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因此有了深厚的积累,能为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解决方案,拥有为园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中国声谷制造平台的产业化、专业性也给中国声谷的发展加了分提了劲。

对于2022年中国声谷制造平台发展的打算,厂长祁义生表示,今年中国声谷产业平台将紧紧锚定平台支撑赋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定位,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大力推进平台战略深化践行。制造中心坚持制造赋能挑大梁:一方面全面配合集群产业和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真正的做好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会积极顺应制造变革形势和产业规划方向,始终坚持品质保障为立身之本,挺起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产业脊梁。(图文均由张俊授权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