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媒介赋能乡村建设 文化立身推动振兴

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徽缘传乡情,振兴播乡村”实践服务团队立足专业特色,结合新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因地制宜,依托徽文化、传统文化深沉禀赋,汲取文化智慧,融入青年视角,赋能乡村发展。

2022年6月18-21日,实践团在黄山周边地区开展以“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为主旨的实践调研活动,前往黄山市歙县雄村竹山书院、休宁县海阳书院、休宁县溪头村三槐堂进行书院文化、状元文化探访调研;参观走访黄山市弈棋镇江村、朱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实情实况。

以“文”为媒 寻觅书院文化

黄山市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徽文化的发祥地,9000多平方公里的山水间,密集镶嵌着文物8000多处。徽文化中留存的历史古迹不胜枚举,具有文化资源密度大、品位高、分布广的特点,为融合文化、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先天的便利。如何利用好黄山本地的文化矿藏、深植优秀文化底蕴与内涵,以文化惠民工程激发乡村无限的发展潜能,为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果实持续注入动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团实地调研位于黄山市歙县雄村的竹山书院与位于休宁县的海阳书院、三槐堂,前者作为江南第一古书院,是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书院,遗存历史文物丰富;后者海阳书院为2008年于东山书院旧址上按清同治年间休宁城郭图原貌复建的一座徽派建筑,恰是如今因古建筑修复困境而逐渐式微的书院文化的一处缩影。而三槐堂在当地民间则有“金銮殿”的美誉,是与书院文化一脉相承的状元文化密切相关的一处重要历史建筑,于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

图为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书院修复后外观

通过对书院讲解员洪春媚、三槐堂现任保护人李的囡深入采访,实践团了解到历史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统文化内涵与悠久渊源,更获悉了古建筑群面对百年栉风沐雨,当下受损修复棘手的难题。许多技艺随着时代发展陷入传承断代的尴尬局面,如三槐堂,作为柱、梁、坊之间的榫卯契合支撑起的建筑,原木柱上方附着精美雕刻,部分柱身年久腐朽已经无法承重,然而在新补建的木柱上进行木雕的技术无人掌握,这也成为了保护人的一大遗憾。

图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三槐堂现任保护人李的囡向实践团介绍三槐堂内保护现状

而这使得实践团成员对于立足专业技能,发挥文学创作才能,撰写文字承载书院文化历史脉络与深刻内涵,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产生更为强烈的创作热情。对于用手中的镜头拍摄书院文化微视频、定格古建筑外观与内部架构现存细节,形成影像、摄影图集、图文游记等一系列新媒体作品有了更强烈的创作意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歙县雄村竹山书院拍摄书院文化微视频

在保护传统徽文化的主旨下,实践团决定进一步在新媒体平台矩阵中,利用文字记录、短视频宣讲、公众号推文、拍摄纪录片等手段,挖掘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宣传,扩大书院文化知名度与文化辐射力,增强对诗词书画等无形文化的转换利用,强化文化资源的内容培育,为围绕书院形成周边村落人文一体化振兴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以“影”成像 记录乡村蝶变

黄山市屯溪区弈棋镇地处屯溪区西部,与黎阳、海阳接壤。近年来,奕棋镇始终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在整改提升村庄景观、卫生的同时,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宜居宜业、干净美观的乡村为目标,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高度重视保护生态发展,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朱村、江村作为弈棋镇村落建设中的标杆榜样,多次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文明村等称号,成为实践团实地走访探查的重点。

时逢盛夏,抵达弈棋镇朱村时,村落里“荷花荡”的荷花已尽数盛开。村内正在铺设便于游客赏莲的观景大道,待观莲景观大道施工完成,便可深入荷花荡腹地,一睹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的莲花美景。不远处的湖中心,建有在“忆莲亭”供游客小憩,湖中有农家饲养的鸭鹅成群,生态景观宜人,可谓一步一景、步步是景。

图为弈棋镇朱村荷花荡美景

图为弈棋镇朱村内湖中养殖家禽

据陪同实践团走访朱村的弈棋镇经发办工作人员查永忠介绍,朱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42户,常住人口778人,在国家美丽乡村专项资金扶持下,依托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朱村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明发展建设也稳步前进。村内道路越来越宽敞、环境越来越整洁、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朱村内推深做实党员路长制、能人理事制等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步行沿途考察江村美丽乡村建设

与朱村相隔不远的江村同样是美丽乡村示范村落。“江村的景都遍布在全村的路上,想要见证江村发生的美丽蝶变,就要步行浏览全村。”江村党支部青年干部吴敏玲说道。

图为江村青年干部吴敏玲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江村美丽乡村改造情况

实践团沿途进行美丽乡村视频录制,来自广编专业的实践团成员掌镜拍摄村内的新村容新村貌,播音专业成员出镜介绍美丽江村标识景点。最美江村记忆墙、乡村发展壁画展、一米园地建设点、珊瑚朴健身广场,处处别出心裁,美观村景之余惠及民生,借助“百千工程”项目实施的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要说这美丽乡村的建设,还离不开你们黄山学院的贡献。”吴敏玲指着道路两侧及民居外墙上的精美墙绘向实践团介绍,“这些都是你们黄山学院的师生参与绘制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江村最美记忆墙前

江村内部同样推行承包家前家后、党员村民以身作则的管理制度,在美丽庭院挂牌村户洪锡生家门外,实践团见到了这位党员管护员,他正忙于清洁家门外村道和标语牌。

“村子里以前没有这么干净,我们住的也没有那么舒服,现在托国家和政府的福,大力改造村内环境,到处都是美景,我们村民支持工作,自觉一点,维持环境整洁,也是维护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我觉得非常好,每天就是自家门口到村道这一块,并不辛苦。”洪锡生拄着扫把笑呵呵道。

在路口设置的今昔对比图片中,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前后的变化,正如墙体上精心设计的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样,江村用行动证明着乡村振兴进程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同时,江村正着力打造以文旅结合、平衡生态为抓手的发展路线。

实践团走遍全村,深入田间地头,用手中的镜头,以影像、图片作为主要媒介方式,通过村民采访、村干部介绍,获取第一手资料,顺利完成对弈棋镇美丽乡村的探访调研,并将根据弈棋镇具有正面榜样价值的美丽乡村建设历程,进一步拓宽振兴故事传播力度与当地文旅知名度,结合媒介宣传,方便更多人切实了解这处秀丽田园、生态家园。(图文/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俞扬稣、陈夏暑、李佳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