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安徽铜陵郊区:打好教育“组合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以来,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和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作用,通过打好教育“组合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建引领统筹全局  

该区以党建引领统筹全局,加强对校(园)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结合实际,开展“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作师德表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以党风带师风,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切实落实教育投入只增不减,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今年上半年,该区教育支出共计1.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1%。全力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到今年底,将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40%。  

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争取中央专项薄改资金433万元,省级校舍维修资金282.3万元,新建陈瑶湖中心小学塑胶运动场、老湾小学塑胶运动场,对悦江实验小学教学楼外墙、红阳初中室外进行改造;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陈瑶湖镇三庄小学塑胶运动场新建、老洲中心小学报告厅改造及设备添置、老湾初中校园改造及设备添置、鹞石初中校园环境整治、花园初中外墙翻新等;计划投资4000万元,启动周潭中心学校迁址新建,满足郊区优质均衡达标需求;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市第八中学中考网上巡查系统建设并顺利投入应用;全力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实现智慧学校城乡全覆盖目标。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在前期撤并小学(教学点)基础上,今年继续对施家、裕丰、红杨、荆山四个教学点进行整合。  

教研强师齐头并进  

教科研工作特色发展。组织开展各学科作业设计比赛,推进智慧作业和创新作业发展实施,共收集参评作品61篇,参与教师225人。认真落实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心理教育引导,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和辅导。严格按照中考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项检查和初三毕业班调研探查摸底工作。进一步加强名教师工作室建设,促进名教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  

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修订完善郊区城乡教师交流办法,今年秋季学期在全区学校范围内试行。完成岗位聘任及责任制考核,2021年底新评专业技术岗位76人,今年初全部完成聘任工作。完成1250名教职工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及上报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水平。全面推行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结合实际,核定鹞石初中教师岗位情况,为初中学校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打好基础。  

强化安全管理与监督。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人、物、技防投入,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常态化实施安全监管。全面部署落实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及校园安全工作,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防溺水宣传。针对留守、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家访活动300余次,依托安全教育云平台,组织学生观看专题教育视频,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  

“双减”工作扎实推进  

扎实开展“双减”工作。该区各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均落实作业时长总量控制和考试安排等要求,有效减轻校内、课后负担。扎实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回头看”行动,有效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成果。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探索课后服务和“五大行动”融合路径,将体育、美育、劳育类课程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必设课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健全校级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积极遴选教师参加全市“青铜杯”教师业务能力“大比武”。开展常态化教学视导,通过推门听课、检查备课笔记等形式,为课堂教育诊断把脉。  

目前,郊区35所学校全部设置课后服务项目,共9022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学生总数的92%,1025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占教师总数91.7%。郊区10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注销办学许可,并对社会公告,实现区域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  

暖民心行动卓有成效  

郊区全力推进暖民心行动和202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今年累计建成510个公办园学位,开设2-3岁托班幼儿园占比达19%,高出目标任务14个百分点,区内无证园已全面消除。  

常态化推进老有所学各项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老年教育经费24.2万元。全区79个村(居)全部成立老年协会,培育成立社会工作机构7个,铜山、白鹤、民福等10余个城乡社区建有老年教育场所,定期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在全区45所养老服务三级中心、10所养老机构、社区学校等设立老年人教育场所,并配备投影仪、桌椅等设施设备,机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已建设老年教育场所72个、线下登记学员5400人。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坚决防止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补课或考试,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作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生态环保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校外教育场所作用,促进校内外教育相互补充。  (图文/方文婷、陈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