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分享到 0

部省共商中国声谷发展大计 产业跃升至国家战略新高度

十年产业坚守,中国声谷建设已上升国家战略。2022年9月20日,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在合肥顺利召开。工信部与安徽省市区领导,围绕“产业发展”视角展开探讨,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抓手“中国声谷”梳理精准发力点,提出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主动作为,创造更强产业赋能作用。

当天,安徽省政府副省长何树山主持会议;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规划司副司长姚珺、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李冠宇、信息技术发展司软件产业处一级调研员王沂刚、人事教育司教育处一级调研员万建、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四级调研员廉志鹏、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等出席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汪春明,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曹发义、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省经信厅副厅长柯文斌、省财政厅副厅长朱长才;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胜利;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等省市区领导;中国声谷运营单位总裁祁东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等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与会领导观看了中国声谷十年创新发展成果宣传片。依托专项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效应,中国声谷迅速布局各类技术开放平台18个。智能语音开放平台、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制造中心、营销平台、互联网数据中心、投融资平台……各类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赋能,形成对创新项目的虹吸效应。截至2021年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已达1423家,实现营业收入1378.6亿元。

会议上,安徽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代表部省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了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牛弩韬厅长围绕“落实《支持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若干政策》以及大力实施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开展企业主体引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重点产品推广应用、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八个方面汇报了部省合作推进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目前中国声谷正在开展中国软件名园创建工作,希望工信部支持中国声谷建设中国软件名园。

展开讨论交流期间,中国声谷运营单位总裁祁东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作了汇报发言。锚定中国声谷“十四五”5000亿元产值发展目标,祁东风总裁提出,希望围绕“顶层设计、产业路径”两方面,工信部相关单位继续牵头为中国声谷制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谋先机;此外,基于中国声谷产业十年发展成果、现有基础和存在不足,希望工信部相关单位能够牵头开展产业评估,力争为走出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提供借鉴推广建议。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表示,下一步将支持中国声谷围绕智能语音、机器视觉等优势领域,积极申报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同时也希望中国声谷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基地企业加强关键软件应用推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向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中国声谷建成的产业集群已于2021年3月成功入围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至此,中国声谷助力安徽省在先进制造领域实现国家级资质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对此,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提质增效升级方面,积极支持和服务安徽智能语音产业集群(中国声谷)的发展。

作为部省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中国声谷,自2018年起便与各大高校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人工智能产教一体的合作模式,并就共建实训基地、打造优质项目等展开合作。对此,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李冠宇表示,下一步将支持在中国声谷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他提出,希望部(工信部)属高校与安徽省实现产教融合,希望中国声谷携手园区企业积极对接优质项目,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基地。

部省连续多年召开相关会议,共同谋划“中国声谷”重点发展工作,务实推进智能语音产业的发展。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充分肯定了中国声谷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中国声谷发展已上升国家战略,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在产业强国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一步,要坚定不移地做强做大中国声谷,立足产业发展十年取得成效,在新时代新背景下,遵循科学研判,重新统筹规划产业建设;要围绕“AI(人工智能)+AK(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加快培育产业生态,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围绕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短板技术、弱项进行梳理,强化顶层设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接,推动基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要持续部省联动,优化发展环境,以部(工信部)属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与中国声谷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多方产学互动、校企联动、共建共赢。

安徽省副省长何树山对工信部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声谷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在部省合作机制支持下,中国声谷产业规模持续壮大,“AI+AK”两大战略主导产业链已逐步完善。下一步,要认真抓好落实,以规划为指导,继续做强做大中国声谷。希望在部省合作机制持续推动下,中国声谷要把握国家战略机遇、部省合作机遇、行业发展机遇,加快树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黄思云,图/孙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