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肥西县始终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促进全县教育整体发展的重点,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水平配置,高品质办园,努力把学前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事业,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随着十大“暖民心”行动有序推进,肥西县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那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如何凸显公办幼儿园的主体作用?肥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瞄准公办园建设,补齐学位短板
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在如今的“二孩、三孩”政策背景下,肥西县全面聚焦“入园难”、“入托难”、“接娃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多渠道延伸托育服务,让“安心托幼”惠及民生,深入“民心”。2022年秋季,肥西县共有11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正式开园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学位逾3480个,为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极大地缓解了“入公办园难”的问题,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家门口“有园上、上好园”的愿景。
位于明珠大道与永和路交叉口的柏堰科技园岭湖湾幼儿园,就是今年肥西县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办幼儿园。彩色卡通字体门牌、充满童趣的室外游乐场、绿意盎然的开心农场、整齐有序的活动室和盥洗室……是一所按高标准建设的高品质现代化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5675平方米,建筑面积5277.8平方米,可容纳15个班级450名幼儿,每班均配有钢琴、一体机、碧丽新型净温水系统、美的空气净化系统等设施设备,各功能室齐全,致力于让儿童的一切可能性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柏堰科技园岭湖湾幼儿园园长黄丹丹介绍道。
柏堰科技园岭湖湾幼儿园只是一个缩影。除了基础项目的建设的推进,肥西县还加大投入,坚持政府统筹,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公办园办园条件,促进公办幼儿园师资管理体制创新,按照“企业主体、行业指导、统一管理、先行试点”原则,采取国企运营管理模式补充全县公办幼儿园国企身份幼儿教师,让办园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全县69所公办园均呈现良好势态,低价优质的幼儿园成为现实。
培育优质公办园,加速孵化发展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在加快公办园建设步伐的背景下,整合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孵化共办园,不失为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方式。肥西县看准这一契机,通过“名校+名企”“政府+国企”的方式,采取全权委托办学模式,按照“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委托管理,共赢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教研辅导网络,对周边办学能力薄弱园所的示范指导,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良性的学前教育生态。
“党的乡村振兴政策,不仅让我们富起来了,更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市内优质公办教育。”乐平社区55岁村民孙增林高兴地说,“我两个小孙子上合肥创和幼教集团乐平路幼儿园,不仅费用低,园区环境、教学质量也非常好,孩子们是赶上好时光了,真是太好了!”
此外,肥西县还通过完善支持街镇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体根据实际需求举办公办园,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服务功能。今年8月,肥西县学前教育集团揭牌开启,作为肥西县首家“政府+国企”办园,肥西学前教育集团的成立将大力提升幼儿园公办率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有效解决“入园难”等问题,推进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转型公建民营园,完善办园体制
过去,由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出现公办园学位供给不足的状况。肥西县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县教体局牵头、各部门和街镇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对全县公建民营幼儿园进行回收转型,规范办园。
据了解,肥西县针对公建民营、合同到期幼儿园实行先行接管,再委托第三方进行资产与财务评估。转型后的幼儿园全部交由公办幼儿园接管,幼儿保教费、伙食费按公办园相关核价文件执行。
肥西县李湾幼儿园,是2013年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公建民营”幼儿园。2022年秋季正式回收成公办园后更名为上派镇中心幼儿园瑜城路分园,孩子们的保教费,已经从每月700元降到了490元,让周边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完成回收转型后,不仅有利于科学统筹公共教育资源,也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公办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肥西县教体局学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肥西县将进一步提升县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未来几年,该县通过新建、改扩建、回收转制以及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责任,不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让“安心托幼”真正惠及民生,深入“民心”,满足人民群众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图文/刘艳、林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