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分享到 0

数字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企业有融资需求,银行最快多久有回应?在安徽,这道问题的答案是48小时以内!

近日,记者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得益于银企对接响应服务的优化,企业通过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获得银行响应率,从年初的26%左右快速增至目前的100%。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助力安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明显改善。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比达到36.7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93.89万户,同比增长33%,即近1年新增小微企业获贷户超三成,净增达48.16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利率5.26%,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打造综合融资服务“网购大市场”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获客难。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数据少、地理位置分散,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了解不多;二是风控难。传统银行的风控模型要看历史数据、抵押资产等,一些中小微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平台的应用,“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线上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和很多省市一样,安徽早在3年前就开始布局搭建银企线上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银企对接会。

2019年6月,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整合全省公共信用信息、融资产品和服务、融资扶持政策、企业征信服务等各类资源,着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2021年末,安徽省谋划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并写入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6月,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始步入2.0阶段,对各个市级平台和部门数据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对平台股权结构、功能模块、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架构,并正式升级为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其中,重点围绕银行机构如何对接响应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了流程再造、机制重塑,确保银行机构必须对企业融资诉求做到48小时内100%响应。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企业在线发布融资需求,可能迟迟得不到响应;而现在,平台已发展成为综合融资服务“网购大市场”、金融“大商圈”,企业作为“买家”,可以直接选购金融机构“卖家”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做到发布个性化需求由金融机构“抢单”。

用平台思维整合资源,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安徽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特别是重视以数字金融赋能,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数据共享变身融资“通行证”

“平台高效对接,贷款也没那么麻烦和困难。我们就通过平台,成功从邮储银行合肥市分行贷到了200万元,用于采购原材料,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安徽建川机械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内不仅包含了各类型的优质金融产品,能够为企业智能匹配,并一键完成融资需求对接,还汇集呈现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条目,可以便捷查询信用信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金融机构、政府、三方机构提供的优质服务。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对照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银行信贷产品,然后在线提交融资申请,被选中的银行机构必须在48小时内响应,和企业对接,详细了解企业的诉求、经营情况,并利用平台提供的包括征信情况在内的几十种数据服务,为企业精准“画像”,符合条件的提供授信、发放贷款,完成对接合作。

今年以来,安徽省提出“管行业也要管融资”,各行业主管部门会统一收集发现并把关核验行业内企业融资诉求,然后以“企业白名单”形式,统一提供给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分配推送给各家银行机构,要求银行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平台会定期评价‘白名单’质量,也评价银行响应情况。对响应快、响应率高的银行,将能获得更多的项目资源。这一做法,借助了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形成信用背书,以达到批量融资的效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完成省级45个厅局单位数据对接,这些数据中包含了最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银行最为关心、也是银行靠自身难以批量获得的企业征信情况以及用水用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工商税务、股权关系等情况。同时,该平台已完成16个市级平台高效融合,完成合肥、芜湖、蚌埠等12个市数据服务接入开发工作,共计80种数据,几乎可以囊括企业包括企业主在内所涉及的各类信息。此外,还完成了近30家银行机构专线直连,入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超170家,发布金融产品近700项,包括提供我要贷款、我要担保、我要保险、我要续贷、我要保函、我要报告等多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了竞争的、丰富的、多样化的选择。

截至今年9月上旬,平台注册企业已超过65万户,较年初激增46万户;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7.4万项、提出融资诉求1.65万亿元;累计撮合解决融资需求15.7万项、实际融资1.2万亿元;融资额较年初增加5400亿元;累计撮合成功率超过90%。

部门“动起来”代替企业“找过来”

通过线上申请,就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融到资吗?有业内人士透露,以一家企业建设工程项目为例,过去,一个项目从选址到竣工再到验收,可能涉及几十项申办审批事项、要到数十个部门审批盖章,周期长、手续繁、材料多,而相关审批事项没着落,企业申请贷款就办不下来,项目建设就受影响。

为此,针对涉及政府部门要素保障的事宜,安徽省政府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皖事通”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同步推动项目审批和贷款审批,实现用数据“跑起来”代替企业“跑过来”。

同时,安徽省政府还创新建立了4个联动机制,促进用部门“动起来”代替企业“找过来”:

——省市县联动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便民融资服务专班,按周监测调度信贷增量、结构和政策工具使用等多维度指标,坚持顶格协调、顶格调度,县级解决不了的提级到市、市级解决不了的提级到省,有力地打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堵点卡点,使各项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快速直达市场主体。

——部门联动机制。依托省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省重点项目平台管理工作,提升对接效率。截至8月末,累计发布重点项目近1500个、年度融资需求超1800亿元,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对融资项目全部予以回复,已完成授信额度1700余亿元。

——政银企联动机制。安徽推动金融管理部门创新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以往,银行给企业贷款,需要层层报上级行审批,而拒贷的则不需要上级行审批,甚至都不需要理由。而现在,安徽省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对银行抽贷断贷压贷拒贷业务实行提级管理,授信和放贷审批权限进行下放,但对银行信贷人员作出拒贷的,则需要提级审批同意才可以拒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从机制上扭转了银行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拒贷惜贷心理。

——政策联动机制。一项金融政策的执行通常包括省市县政府、园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从发布、解释、执行到兑现的周期较长。针对这一问题,安徽省建立了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机制,不定期进行专题协商,解决包括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协同问题。此外,还推动科技、金融、财政三方政策协同联动,建立了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有力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普惠金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实现融资对接的数字化升级到政策实施数字化,企业通过平台能够“免申即享”各类政策、奖补,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育、转型、上市服务,甚至能够通过资源耦合得到更多的市场商机和创业机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