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安徽:文旅礼包为“行业春天”增香

推动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安徽省非遗馆建设;推动凌家滩、“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鼓励引导小剧场剧目创作演出……今年,我省将推出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不断满足全省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增添城乡群众美好生活的仪式感。

文艺精品紧跟时代

【精彩2022】

围绕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等现实题材,全省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项目,其中10部大戏、20个小戏入选省级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终评,20多个作品参加全国展演展览。23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8位。安庆黄梅戏展演周6大项23场活动吸引490万人次在线观看。开展全省濒危剧种戏曲公益性演出、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等活动4200多场,有力促进了地方戏曲保护传承。

【新年好礼】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实施艺术质量提升工程,紧扣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重点,认真落实国家舞台艺术、美术创作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实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为路径,重点扶持30个剧目。成立全省剧场联盟,推动各地剧场建设,鼓励引导小剧场剧目创作演出。

观看文艺演出,已经成为城乡群众乐享生活的美妙方式。我省将实施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工程,举办全省优秀新创剧目展演,以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为主,集中展示一批优秀大型舞台剧目和新创小戏;组织民营院团“十佳名剧”“十大名角”作品展演;开展濒危剧种戏曲公益性演出、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举办安庆黄梅戏展演周,组织新时代现实题材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

公共服务提质升级

【精彩2022】

安徽省美术馆建成开放,半年多接待观众40余万人次,成为安徽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点。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阜阳博物馆建成开放,全省综合性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总数达235家,基本形成主题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安徽博物馆体系。全省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90多个,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覆盖,开展各类活动2.6万场、参加人次4000多万。

【新年好礼】

“提质升级,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我们要着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让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说。

今年,我省将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小且美”、业态多元的新型文化空间。同时,推动建设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安徽省非遗馆,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今年,我省将举办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乡村春晚、群众歌咏、广场舞展演、江淮读书月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大地情深”——全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组织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等活动。

迈入“云时代”,我省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今年,全省将以“游安徽”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全面汇聚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事项,打造“文旅公共服务一件事”场景;拓展社会保障卡在文旅领域“一卡通”的应用,举办“社保卡畅游景区”活动,落实“同城待遇”政策。

文化遗产“活”在当代

【精彩2022】

安徽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完成,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1万多处。马鞍山含山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芜湖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滁州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蚌埠固镇垓下遗址等6家单位被评为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徽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47项,全省总数达626项。徽州古城景区等10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名录。

【新年好礼】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活起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今年,我省将推进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开展淮南武王墩墓地等主动性考古发掘。推进蚌埠双墩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一批遗址保护、展示、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等项目。指导编制申遗文本和规划,推动凌家滩、“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请省政府公布第八批国保、省保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丰富的革命文物是珍贵的红色资源,更是江淮儿女的“传家宝”。全省将实施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展陈提升、数字化建设项目,并编印《安徽革命文物概览》,系统展现安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旧址。

江淮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蔚为大观。我省今年将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安庆戏剧和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支持亳州创建省级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支持蚌埠市、颍上县、凤台县创建花鼓灯文化生态保护区,举办第六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中国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精彩2022】

“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广泛开展,有力提振文旅消费信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9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40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0.5%和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民宿规模近4000家,形成黟县、青阳、庐江等一批民宿集群。亳州古井酒文化博览园、铜陵“铜官山1978”文创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宣城绩溪等10个县(市、区)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挖掘徽菜美食文化,策划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行动,推出200道特色美食、100家体验店、10个体验街区、49个美食村、20条美食旅游线路。

【新年好礼】

“文旅深度融合是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将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烟雨徽州、都市乡村”的“皖南印象”;协同推进引江济淮生态旅游廊道建设,指导相关市聚焦“核心游览区、休闲游憩区、融合发展区”,按照“一轴、五廊、四城、百景”空间格局,加强项目谋划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今年,全省将开展“景区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围绕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环境卫生等,指导景区抓好改造提升。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扩大休闲度假、康养健身、体验式旅游等产品供给,积极发展城市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露营旅游、房车营地、气象旅游、工业旅游,持续打好“温泉、生态、中医药”康养旅游牌。

乡村旅游是安徽的亮丽名片。我省将深入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主题村”打造、“美食村”推选、“风景道”建设、“后备箱”富民、精品民宿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双微”提升等工程。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融合发展示范区。制定推出《安徽乡村旅游特色商品推荐名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