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位于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尚欣晶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中国首条脉冲通电加压烧结自动化生产线缓缓将材料送进烧结室。经过两年努力,该公司投资近亿元的产业化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主产线的投产。
尚欣晶工是一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两年来,公司科研团队将合肥工业大学在高端难熔金属及超硬硬质合金领域1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转化成可规模化生产的产线设备和稳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得到市场认可,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精密光学、电子信息等领域解决了进口材料的替代问题。
新材料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新材料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在合肥,一个个新材料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有力提升了制造业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近年来,合肥市聚焦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以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研发的高档汽车玻璃膜,树脂缩醛度、敲击值、冷冲击等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产品的成功研发,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更销到了日本和欧洲市场。
在新材料领域中,介电常数高的二极管在市场上需求比较大。据了解,这种材料困扰了我国很多年,每年中芯国际、合肥长鑫等企业在国际市场采购这种材料需要数亿元。如今,合肥安德科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集成电路中的高介电常数二极管材料,解决了芯片产业链的高纯电子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膜材料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性。近几年,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膜材料层出不穷,研发的柔性覆铜板领域遮蔽用PI黑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该黑膜的机械力学性能、遮蔽性及电气性能等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另外,用于新型显示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发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随着产品不断出新,该公司的经济效益日新月异,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8.81%。
合肥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已经集聚了合肥杰事杰、皖维集团、大地熊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新型金属、化工、电子信息、建筑、新能源和纳米等门类较为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且在平板显示、工程塑料、新能源等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新材料企业约200家,其中规上企业155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有19家。2022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37.3亿元。